慢性腎病併發呼吸道感染的中醫防治
根據衛生署的數據顯示,肺炎是二零一二年香港第二位的致命疾病,因肺炎住院的病人及死亡人次近年有顯著上升的趨势。
慢性腎病易併發各種感染,肺部感染是其中重要的一種,有的甚至可能致命。肺部感染又常常由於各種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等所誘發。因此防治各種呼吸道感染對於進一步預防肺炎有重要的意義。
慢性腎病免疫功能低是容易併發各種感染的重要原因。血透患者多有營養不良,別是蛋白質缺乏,原因是透析中喪失大量的氨基酸,白細胞移動和吞噬功能減弱,而尿毒症患者食欲不振、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症、貧血等又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抵抗力。蛋白質的缺乏導致淋巴細胞減少和功能的降低。腎病綜合症、狼瘡性肾炎患者均用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尤其在使用類固醇衝擊治療時更易併發各種感染。
中醫認為感染的發生,多與體內正氣虧虛,邪氣侵襲有關。《内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感邪與否同肌表的衛氣是否充實有關,肌表衛氣充實乃可抵禦外邪入侵,感冒就不易發生,若肺虛衛氣不固,則易受外邪侵襲,導致感冒的發生。因此,中醫預防感冒或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扶助正氣。
補肺固表是重要的一個措施,常用玉屏風散加減治療。玉屏風散的主要成分為黃芪、防風、白朮,是中醫益氣固表的經典方劑。研究發現玉屏風散對機體免疫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有利於腎病的治療。肺腎兩臟金水相生,根據「虚則補其母」原則,補肺有也助於腎病的恢復。其他健脾益氣的淮山藥、太子參等也經常應用。
中醫還認為,在生理方面肺的宣發肅降和通調水道,有賴於腎陽的溫煦和推動;而在病理方面肺的功能失司,日久必會累及到腎。腎主一身之氣,腎氣或腎陽不足,同樣也會影響到肺的正常功能。因此,臨床治療還應考慮從腎入手。特別是對於腎病綜合症激素減量或維持階段,可選用桑寄生、菟絲子、肉從蓉、淫羊藿、巴戟天等具有溫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品,起到温腎陽以固護衛外,预防外感的作用。
對於普通感冒,通常分為風熱感冒、風寒感冒進行辨證,前者常用蔥豉湯或荊防敗毒散加减治療;後者常用銀翹散或桑菊飲加减治療。
慢性腎病併發外感常按體虛感冒辨證,具體分為氣虚感冒、陽虚感冒、血虚感冒和陰虚感冒。
現代中醫也經常參照現代中藥藥理研究的結果來參考用藥,研究表明:部分中藥具有一定誘生幹擾素的作用,如黃芪、黃精、冬蟲夏草、刺五加、金銀花、柴胡、蘇葉、蟬蛻、白芷、苦參等。因此對慢性腎病患者併發外感者,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酌情選用上述藥物,以充分發揮中醫中藥防治本病的作用。
而流感則屬於中醫的時行感冒,一般來說治療方面需要加強清熱解毒治療。但腎病患者通常又有體虛,因此也有分清陰陽氣血的虧虛進行標本結合治療。
對於慢性腎病,注重綜合療法防治感染併發症。其他療法,如針刺、拔罐、推拿等也具有防治外感的作用。「虚邪賊風,避之有時」,在感冒流行時避免到公共場所,並及時佩戴口罩。吸煙者應儘早戒煙。有時還可配合適當的湯水進行保健預防。
養肺湯水食療
參芪玉竹百合瘦肉湯
材料:
黃芪20克,黨參20克,玉竹15克,百合20克,紅棗3枚,瘦豬肉4兩。
製作:
浸泡藥材半小時,加水適量。豬肉洗淨,切塊,薑蔥調味,加少量鹽調味。中火煮開後,改小火再煮30分鐘即可。
功效與應用:
益氣固表,養陰潤肺止咳。適用於咽乾、口渴、乾咳,倦怠乏力,或平時易於感冒者,舌淡紅,苔簿白或少苔者。腎衰水腫明顯者及痛風發作期不宜多食。
洋參麥冬鮮雞湯
材料:
西洋參30克,麥冬15克,新鮮雞肉4兩。
製作:
浸泡藥材半小時,加水適量。鮮雞肉洗淨,切塊,薑蔥調味,加少量鹽調味。中火煮開後,改小火再煮30分鐘即可。
功效與應用:
養肺陰、益氣生津。適用於:咽乾、口渴、倦怠乏力,乾咳,舌紅,少苔者。本方養陰潤燥比較平和,適合大部分人群。但腎衰水腫明顯者及痛風發作期不宜多食。
以上資料摘自作者徐大基教授編寫的《腎病治療與中醫調養》一書,該書已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此處有刪節,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詳情請咨詢註冊中醫師。如有疑問或進一步咨詢,可聯繫循證中醫診所,電話:3543 5063。
診所設有Facebook網頁,不定期上載中醫藥健康資訊,如方便也可登錄閱讀 :DrXuDa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