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結合辨病治療慢性腹瀉醫案

患者:男,32歲,200575日首診。

簡要病史:患者以反復腹瀉伴腹痛4年為主訴就診。患者4年來反復腹瀉伴腹痛長期在西醫就診,經過檢查診斷為慢性結腸炎,長期治療無效。患者每於餐後必去大便,且日排5-6次。納食尚可。舌淡苔薄白,脈沉。

診斷:泄瀉

辨證脾腎虛寒

治法:溫補脾腎,澀腸止瀉

方藥:四神丸加減

四神丸10克,黨參8克,茯苓3.6克,甘草1克,蒼朮2克,廣藿香2.4克,前胡3克,防風2.4

飲食調護:清淡飲食,避免油膩厚味之品。

治療經過:服藥7劑,未有改善。思忖患者久病,其脈沉,為傷陽之表現,遂在上方加製附子3克。服藥3劑,患者大便次數減少為每日4-5次。720日覆診,患者口乾,上方加熟地黃5克。83日覆診,患者訴餐後大便已經成形,繼續上方治療。816日大便基本正常,只是偶有大便偏爛。處方調整為四神丸10克,甘草0.6克,蒼朮2克,廣藿香3克,防風3克,黑順片2克,黃岑3克,熟地黃2.4克,前胡3克。每週服用4劑。共調理3個月,患者大便正常,日1-2次。後以四君子湯加味以善其後。

體會:命門之火能溫煦脾陽,腐熟水殼,有助於飲食的消化吸收。患者久病陽虛,腎陽衰微,命門之火不足,脾失溫煦,運化失常而發生腹瀉。故以溫腎健脾、固澀止瀉。方用四神丸加減。方中補骨脂善補命門之火,以溫陽脾陽,輔以肉豆蔻暖脾澀腸,佐以吳茱萸、生薑以溫中散寒,五味子斂酸固澀,加大棗健脾養胃,諸藥合用,成為溫腎暖脾、固腸止澀之劑。方已對證,但效果不明顯,乃因溫腎之力不足。因此加黑順片、乾薑等藥之後病隨即向愈。導師黃春林教授精研中藥藥理,指出吳茱萸、前胡、廣藿香均屬於腸動力抑制劑,在辨證基礎上加用這些藥物,止瀉效果頗著。據此理論治療大便溏爛、大便次數增多劑腹瀉等頗為得心應手。

名家黃春林教授點評:四神丸為治療脾腎陽虛之“五更泄瀉”的名方。作者認為,本案久患泄瀉,舌淡脈沉,屬於中醫陽虛泄瀉,仿效五更泄之治法,採用四神丸加附子;在此基礎上又根據中藥藥理研究表明吳茱萸、藿香、前胡等具有腸動力抑制作用,因此再選用藿香、前胡等抑制腸道動力,收到顯著效果。而藿香為芳香化濕之品,腹瀉乃濕勝為主,因此不論從根據辨證,還是根據辨病處方用藥,均絲絲入扣,頗為經典地詮釋了中醫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治療模式。這種辯證與辨病有機結合的方法應當弘揚。

健康資料供參考,不可取代任何診斷或治療。如有任何疑問或進一步咨詢,請向專業人士咨詢。或致電循證中醫診所,電話:3543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