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中醫治療

病毒性肝炎的中醫治療

肝炎有多種不同的類型,根據病因來分,可以分為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以及中毒性肝炎等。而我們生活中所說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乙、丙、丁型肝炎等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母嬰垂直傳播、血液或血製品傅播、家庭内密切接觸,如性接觸、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如共用一個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乙型肝炎病毒可通過破損黏膜進入密切接觸者的體内。公共場所如浴池、理髮店的剃刀、美容院等容易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甲和戊型主要通過糞便傳播。

除了黃疸型肝炎外,多數類型的肝炎,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需經檢查才能確診。但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食慾减退、腹脹、厭吃油腻食物、心、嘔吐、疲倦。嚴重者甚至出現面色黯黑、黃褐無華、粗糙、唇色暗紫、鞏膜(眼睛白睛部份的黏膜)或皮膚黃染、肝區隱痛、肝區腫大等。

乙型肝炎感染後,可以成為無症狀病毒攜帶者。這些攜带者中的一部分能發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乙、丙型肝炎病毒可導致腎小球腎炎,而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是指乙肝病毒直接或間接誘發的腎小球腎炎,經血清免疫學及腎活检免疫螢光所證實,並除

外肝、腎兩種疾病無關同時存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其他病因引起肝腎病變的一種疾病。中國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發地區,人群乙肝病毒攜带率一般在15%左右;乙肝病毒感染後,腎炎的發生率約20%左右。

中醫治療以辨證為主,總體治療目標包括控制肝炎活動、控制病毒複製、以及

治療腎臟病,並根據不同的病理,給予辨證治療。

1.病屬肝鬱脾虚,濕熱內蘊;

2.肝腎陰虛,濕熱留戀;

3.氣陰兩虛,濕瘀阻絡。

如果有水腫、腹水明顯者,則多屬於脾腎陽虛,水濕氾濫;當治以溫補脾腎,利水消腫。另外,常用增加抑制乙肝病毒作用的草藥有蒲公英、火炭母、蚤休、夏枯草、龍膽草、紫草、北野菊、茵陳、黃柏、梔子、敗醬草等。故在組方治療上可選用白花蛇舌草、半邊蓮、七葉一枝花等抗病毒藥物;細胞免疫功能低下使乙肝病毒在體內持續存在,在辨證基礎上可加用具有增加免疫功能的黄芪、女貞子、淫羊藿等藥。

預防有方

規律服藥、定期複查、勞逸結合、調暢情志,適量鍛煉,如太極拳丶八段錦丶氣功等。此外,保證充足的睡眠對護肝養肝也十分重要。

1.飲食不潔可致「病從口入」,引發甲肝或戊肝。甲肝病毒在水生貝類裡能存活三個月左右,在流行季節裡對本病擴散有重要意義。污染嚴重的水即使用常規氯濃度亦不能殺滅病毒;水源清潔但水管通過的地區被污染,仍可發生傳播。潜伏期內的飲食、保育、衛生人員和愛喝生水、吃生貝類的人,都是引起非季節性廣泛流行的重要條件。

2.飲酒無度可致酒精性肝病或加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情。

3.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嗜食肥甘可引起脂肪肝,貪食生冷,偏嗜辛辣可影響脾胃功能,不能攝取足夠均衡的營養,不利於受損肝臟的恢復。

4.不恰當或長期大量服用某些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可引起藥物性肝病或加重肝細胞的損傷。

飲食方面,要注意飲食均衡、合理、營養豐富的原則,如可適當多服食牛奶、魚類、蜂蜜和蜂乳、雞蛋;多食蔬菜、水果等。蔬菜、瓜果、芋類、菌菇類、海帶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這類食物有助於人體的營養平衡。米飯、穀類等碳水化合物以及糖、油等食物,這類食物可以補充入體熱量,提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能量。

對於脂肪肝患者,則應該注意適量蛋白、低糖和低脂肪。平時飲食注意清淡,

不可過飽;多食新鮮蔬菜和瓜果,限制熱量的攝入。同時要加強鍛煉,積極減肥,只要體重下降,肝內脂肪就會減少。

食療湯水

紅棗花生湯

材料:

紅棗、花生仁各30克,白木耳15克,紅糖15克,大米50克。

製法:

将所有材料共煮成稀粥,每週3至4次,適用於急慢性肝炎。

冬瓜薏米湯

材料:

冬瓜、薏米、乾貝(瑶柱)、鮮菇、蝦仁各適量、少量竹笙、2至3片陳皮。

製法:

湯水可採用整瓜蒸燉方式盛載,其配料,或以冬瓜切塊煲製;竹笙剪去頭尾,先浸洗,再放入鍋中;煲製一個小時左右便可。

雞骨草瘦肉湯

材料:

雞骨草50克,丹參、枸杞子各20克、紅棗10枚、瘦肉100至150克。

製法:

將豬肉切塊。其餘中藥材用清水沖去浮塵,洗淨,再用清水浸泡1至2小時。把全部材料放入湯鍋内,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煲約1小時,加少量鹽調味。

以上資料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詳情請咨詢註冊中醫師。如有疑問或進一步咨詢,可聯繫循證中醫診所,電話:3543 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