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又稱北芪,亦作黃耆,一般指豆科黃芪屬(Astragalus)植物。為常用中藥之一,主產於中國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根頭,曬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
主治:
1.治療氣虛表衛不固所致自汗,氣虛外感諸症。
2.脾氣虛證,虛弱倦怠,泄瀉,中氣下陷,臟器脫垂,食少納呆諸症。
3.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於肺無力咯出。
4.瘡瘍難潰或潰久難收。等。
用法:水煎服
常用量:10~30g。
不良反應:黃芪注射液有導致皮疹、過敏性休克的報導。口服一般不會過敏。
藥膳舉例
黃芪枸杞肉末粥
【材料】黃芪15克,枸杞6克,紅棗6 粒,瘦肉2兩,粳米2兩
【制法】
1.黃芪、枸杞子、粳米洗淨;瘦肉洗淨,剁成肉末備用。
2.砂鍋加水適量,放入洗淨的黃芪,大或中火煮開,轉小火保持沸騰45分鐘,濾出溶液,備用。渣按上述方法再煲一次,棄渣,合併兩次濾出的溶液備用。
3.在上述合併的黃芪提取液中放入粳米,中火煮開,轉小火,注意保持沸騰,同時攪拌以防粘鍋和爆沸,至粥粘稠。
4.放入肉末,枸杞、紅棗,繼續小火熬煮保持沸騰10分鐘,加食鹽少許調味而成。
【功效應用】養生保健,以及體虛肥胖、身重汗多、中氣不足、大病初愈或久病體虛的人群。
【禁忌】陰虛陽亢,糖尿病患者不宜,腎病嚴重水腫者不宜。
黃芪黨參煲雞湯
【材料】黃芪30克,黨參20克,枸杞子10克,老母雞半只、紅棗6 顆、生薑3 片、食鹽少量。
【制法】
1.黃芪、黨參、枸杞、紅棗洗淨,備用;雞洗淨斬成2~3塊;生薑洗淨去皮切片。
2.雞焯水,撈出,用流水沖淨浮末,備用。
3.砂鍋加水適量,放入黃芪、黨參、生薑、紅棗和雞,大火煮開後轉為中火煲45分鐘。
4.撈去黃芪;加入洗淨的枸杞、適量食鹽,文火煮開5分鐘,即可。
【功效應用】補氣益血、補虛固表、健脾養胃、養肝明目,有益於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力,適宜於體虛汗多、中氣不足、易於疲勞的人群。
【禁忌】陰虛陽亢咽痛疼痛、感冒或感冒未愈者忌服;腎病嚴重水腫者不宜;痛風、高尿酸血症未明顯控制者不宜多食。
健康資料供參考,不可取代任何診斷或治療。如有任何疑問或進一步咨詢,請向專業人士咨詢。或致電循證中醫診所,電話:3543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