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中醫治療

中醫藥如何治療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等侵犯身體的不同部位,通過不同方式引起人體發生感染的一類疾病。與傳染病比較,感染性疾病包括的範圍更廣,涉及的病種更多。感染性疾病不僅包含了傅染病,而且還涵蓋了那些平時不能找出明確傳染源的條件致病菌和免疫低下人群所引起的感染。

感染性疾病涉及科目範圍廣泛,包括了内、外、婦、兒、皮膚科等臨床病科。外傷導致的感染、住院患者發生的院内感染等也屬於感染性疾病。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尿路感染、膽道感染、肝炎等。

感染性疾病,因感染部位不同、微生物種類及感染的嚴重性不同、人體體質、營養狀態不同等原因,其證型及症狀也不同。如在感染初期,多數患者會表現出熱毒、濕熱、痰熱、淤熱等證。很多清熱解毒中藥具有抗感染、抑制病毒等作用,如大青葉、板蘭根、貫仲、金銀花、連翹、黃連、黃芩、穿心蓮、金錢草、車前草等,可以選用。但並非所有感染性疾病均採用清熱解毒藥治療,因為中醫強調的是辨證用藥。

不同部位的感染,治法用藥是有所不同的。如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多用金銀花、連翹等;尿路感染多用茅根、車前草等;腸道感染多用黃芩、黃連等;膽道感染多用金錢草、茵陳等。

感染性疾病,臨床以辨證為主,多數可配合辨病治療,此外還配合適當的飲食療法與對症治療。以感染性腹瀉為例。感染性腹瀉的主要原因是細菌、病毒、寄生蟲、阿米巴原蟲等感染所致,也有因食物中毒引起。感染性腹瀉在中醫屬於「泄瀉」範疇。中醫認為,脾虛濕勝是導致本病發生的中藥重要因素。外因與濕邪關係最大,濕邪侵入,損傷脾胃、運化失常;内因則與脾虚關係最為密切,脾虛失運,水穀不化精微,濕濁内生,混雜而下,發生腹瀉。

辨證施治是主要的治療原則。感染性腹瀉病變過程较為複雜,往往出現虛實兼挾,寒熱並見,臨床通常辨為五種類型:

(一)寒濕證,則給予解表和中,化濕止瀉,方用藿香正氣散加减。

(二)暑濕證,治以祛濕和中,清熱化濕,方用新加香薷飲加减。

(三)濕熱證,本證頗為常見,表現為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裡急後重,肛門灼热。大便或夾濃血,腹痛腹脹,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解毒,利濕止瀉,方用葛根芩連湯加减,如熱重可加黄柏等;如濕重於熱加澤瀉、豬苓、車前草、薏苡仁等。

(四)疫毒證,本證型起病急驟,病情較重,則給予清熱解毒,方用白頭翁湯加减。

(五)脾虚證,本證型也較常見,表現為倦怠乏力,久瀉不愈,大便時溏時瀉,水穀不化,稍進油腻之食物則大便次数增多,脘腹脹悶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

脈象細弱。治以健脾益氣,方用參苓白朮散加减。若病久陽虚,可用附子理中丸加吳

茱萸、肉桂等以溫中散寒。

其他類型的感染性疾病的中醫治療,也是首先進行辨證,確定患者所屬的證型。重視「扶正」治療是慢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則,扶正方法涵蓋範圍廣,如健脾補腎是扶正,加强營養也是扶正措施。曾有一例老年患者,過往痛風,長期過度控制飲食,導致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常年易發感冒、咳嗽、咳痰。又未及時就診,日久發展為慢性支氣管炎合併反復肺部感染,經常使用抗生素,甚至要入院「打吊針」才能暫時緩解,但仍反覆發作。最近1年咳嗽幾乎每天不斷,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經人介紹前來就診。給予益氣健脾補肺法,此為中醫所謂「補土生金」法治療,並建議適當增加飲食量,改善體質。經過3個多月調治,咳嗽、痰多基本消除且體質改善。

辨病治療也是治療感染性疾病的一個方法。辨病治療,即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選加一些對因治療的藥物,其針對性更強。如常見的病原體有病毒、沙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彎麴菌、阿米巴原蟲、滴蟲等。據研究黃連、黃芩、黃柏、苦參、白頭翁、秦皮、雞蛋花、木棉花、川厚樸、木香、丁香等對多種腸道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黃連、黄柏、秦皮、白頭翁等對阿米巴原蟲、滴蟲有一定抑制作用。抗病原微生物的中藥多數屬於苦寒清熱藥物,但也有一些非寒涼的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藥,如木香、丁香、川樸等,一些抗菌中藥則具有補益作用,如北芪、當歸、金櫻子等。

對於病毒導致的感染性疾病,通常也是在辨證基礎上加辨病治療。中藥有一定的抑制病毒的作用,如板蘭根、貫仲、黃芩、金銀花、連翹、苦參等。中醫治療感染性疾病重視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以此來消滅病原體,即通過扶正的方法來袪邪。如增強免疫功能的藥物有黨參、人參、黃芪、靈芝、白術、地黃、當歸、鹿茸、枸杞子、淫羊藿、刺五加等具有調動機體防禦能力,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

此外,中醫重視飲食療法,對於感染性疾病,原則上以富含營養,易於消化的流質、半流質為宜,忌肥腻、忌煎炒熱氣之品、忌辛辣刺激食品。金銀花、雞蛋花、木棉花、薏苡仁、芡實、茯苓、生薑、烏梅、小茴香、花椒、砂仁、益智仁等中藥可製作成飲料、保健食品等以配合治療。

對於其他類型的感染性疾病的中醫藥治療,其思路方法相似。也是以辨證為主,在辨證基礎上配合辨病治療。對於感染性疾病出現的不同症狀也可以中醫治療。如對於感染性發熱需控制體溫,可用藥浴療法:如用荊芥、薄荷各6錢,羌活4錢,煎水擦溶,微汗即可。也可用針刺退熱等。

湯水食療

淮山扁豆煲雞腳

功效:健脾袪濕、舒筋活絡

材料:淮山藥1兩、炒扁豆4錢、芡實5錢、薏苡仁6錢、鮮雞腳8只、生薑絲適量、

鹽少許。

做法:先將雞腳去衣清冼,切掉腳趾甲;將准山、扁豆丶芡實、薏苡仁、雞腳一起放瓦煲内,加水約2000毫升,武火煲滾後文火煮1小時;加入生薑絲、鹽調味即可。

應用:本品具有健脾益氣作用,一般人士均可食用,尤適宜脾虚有濕,症見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者。

荷葉薏米瘦肉湯

功效:升發陽氣、健脾祛濕、驅除疲勞

材料:荷葉1張、薏苡6錢、蓮子6錢、扁豆4錢、淮山1兩、瘦肉2兩。

做法:將蓮子、薏米、扁豆和淮山洗淨;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約1小時;瘦肉洗淨切塊、汆水撈起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加水約2000毫升,武火煮沸,轉小火煲約1小時,加鹽適量調味即可飲用。

應用:荷葉升發陽氣,蓮子、薏苡仁、扁豆健脾去濕,能消除因天氣潮濕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困倦的感覺。一般人士均可飲用。


以上資料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詳情請咨詢註冊中醫師。如有疑問或進一步咨詢,可聯繫循證中醫診所,電話:3543 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