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中醫治療

腎病患者,如何應用中醫藥預防流感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通常伴有發熱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流感是人類面臨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之一,其流行病學最顯著特點是突然爆發,迅速擴散,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香港地區,流感一般於一至三月和七、八月較為流行。

流感發病率高,起病急劇,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外,大多為自限性,病死率低。流感的嚴重性在於其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如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另外還包括中耳炎、腦炎、心包膜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等。流感爆發流行時,重症感染或引起併發症時則需住院治療。

流感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為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礎疾病者及年幼兒童、孕產婦;少數重症病例可因呼吸衰竭或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腎病患者,尤其是慢性腎衰透析或腎移植患者屬於流感高危人群,更應密切重視。

疫苗接種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可以緩解流感症狀、縮短病程,降低併發症發生率並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間,預防性使用可能降低患病率。

流感在中國古代就有記載,屬中醫學「時行感冒」「外感熱病」「瘟疫」「溫病」等範疇。流感常見症狀有不同程度的發熱、頭痛、全身肌肉酸痛、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及疲乏無力等,約有一成患者伴有噁心、嘔吐或有腹瀉等胃腸道症狀等。

對於流感的中醫藥治療,要遵循整體及辯證論治原則,根據發病地域、季節及患者的體質差異等靈活辨治,即做到「因時、因地、因人」三因製宜。避免想到「病毒」就單純使用清熱解毒藥物,除了注意寒熱虚實辯證外,還要考慮是否挾濕或有變證等。

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曾颁發《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指南》把流感分為風熱犯衛、風寒束表、熱毒襲肺、熱毒壅肺、正虛邪陷五型辨證論治。其中風熱犯衡、風寒束表、熱毒襲肺屬輕症,熱毒壅肺、正虚邪陷屬重症。風熱犯衛治以疏風清熱,風寒束表治以辛溫解表,熱毒襲肺治以清肺解毒,熱毒壅肺治以清熱瀉肺解毒散瘀,正虚邪陷則以扶正固脫綜合治療。

在中藥預防流感方面,《指南》指出:與流感患者有明確接觸者的兒重、青壯年,身體強壯者可用金銀花兩錢,大青葉兩錢,薄荷一錢,生甘草一錢,水煎服,每日一次,連服五日。老年體弱者可用黨參兩錢,荊芥两錢,蘇葉兩錢,水煎服,每日一次,連服五日。可作參考。

腎病患者的流感防治措施也基本類似,更加注意水的平衡及胃腸道症狀的調治。生活起居方面對於多數人士預防流感也頗為重要。


以上資料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詳情請咨詢註冊中醫師。如有疑問或進一步咨詢,可聯繫循證中醫診所,電話:3543 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