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張琪養生之道

調攝自我 健康生活

恩師張琪教授在八十八歲時談過養生之道,以下摘錄其要:

一、調攝精神 樂觀豁達

調攝精神最主要的是快樂。我一生最大的樂趣莫過於投身于祖國的醫學事業中,看到所施治的病人轉歸痊癒,看到所指導的研究生和年輕醫生的學業、科研與臨床上的快步進取和取得突出成就,將已近七十年從醫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於人、濟世利民,這其中的愉悅無與倫比。心中喜悅,心理踏實,覺也睡得香甜。

由於熱愛而快樂。幾十年來,我從未間斷過科研、教學與臨床工作。不少人贊我思維敏捷,精力充沛。我體會或許與我多年來勤於用腦並合理調適有關。每逢出診,門診疑難病人一個接一個,連續診治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每個病例均要仔細地辨證,同時還要結合病例有針對性地給隨診的研究生進行講解。一個半天結束,也會覺得疲勞,但我會設法使自己很快的恢復。辦法就是倒頭休息,睡上一覺,然後看看電視娛樂節目,尤其是欣賞一段名家京劇片段,讓自己換一個腦筋,徹底放鬆。通過這樣的調整,疲勞很快便恢復過來。閒置時間,我經常讀一些古典醫籍或醫學雜誌,以充實自己,經常是每次閱讀均有每次的收穫,很有樂趣。總之,要勤於用腦,勞逸適度,有勞有逸,這是調整大腦的最好方法。

語雲:“不如意事常八九”,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會遇到不如意的事和令人憂慮的事,這會使身心受到不利的影響,遇到這種情況要學會自覺的調整自己,從思想上解放自己,淡然處之,不為一點憂慮事就耿耿於懷。與同志、朋友、學生、患者,要做到以寬厚仁愛之心處之。我的幾部醫學專著和臨床醫案之書相繼面世之後,不少同行讚歎我將數十年經驗毫無保留的和盤托出,真是仁者之心。我認為“醫乃仁術,濟世利民之事,是我們老中醫義不容辭的職責。其實,限於我自己的水平,只不過滄海之一粟罷了,雖然微不足道,但是,這樣做既是傳授了他人,自己也感到欣慰,仍然能從中獲得喜悅”。空余時間,我最喜好的就是看書,除了看中醫藥書籍外,有關歷史的書也喜歡,像《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等,央視的《百家講壇》也是我非常喜歡收看的節目,這些愛好對保持心理健康也是一種有益的幫助。中醫認為,七情致病,《內經》對這方面有豐富的論述,後世歷代醫家也均有精闢的闡發。

總之,注意自我調整,保持精神愉悅和心理平衡,對身體健康是至關重要的。

二、合理飲食 數年如一

我對飲食沒有什麼講究,從青年時期就無緣煙酒,食飲有節,早午晚三餐有序,飯量也基本定量,以吃七八分飽為宜,不多食也不吃零食,葷素搭配,以素為主,有時也略吃點魚類肉類,喜歡多吃點蔬菜。有飲茶的習慣,且數十年不變。從事祖國醫學工作的人,服膺《黃帝內經》“食飲有節”和“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論述,這是說糧菜肉果是人類日常生活不可缺的,應合理搭配應用,以使人獲得合理營養,氣血調合,百病不生。偏食則可致人氣血陰陽平衡失調 ,有礙身體健康。

《內經》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節食可以減輕腸胃負擔,可以益壽延年。我則認為節食要合理、有道,這方面不可走入誤區。節食要有序,要有一個尺度,要因人而異。有的人飯量大,有的人飯量小,總以七八分飽為宜。不可過份限食,饑餓太甚,損傷脾胃,易生他種疾病。觀察現今不少青年女姓,因減肥而採用饑餓療法,出現脾胃病者不少,甚而導致貧血和營養不良。我的經驗是飲食要合理搭配,譬如新鮮蔬菜雖然對人體有益,但主食相對太少,也會導致脾胃病。有的人脾胃素有虛寒症,一進水果蔬菜就感到胃痛,消化不良腹瀉。我的經驗是:食飲有節,食量八分,食物多樣,主副不偏。除飲食外,我還習慣在飯後一小時左右喝點茶水,這一習慣保持有數十年之久。茶葉可助消化、降血脂,又可清頭明目,平日多飲一點水可降血脂,通利小便預防尿路感染。近些年,我還經常在上班之前喝點咖啡,可消除疲勞,保持精力充沛。

三、適度運動 康身健體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世人所公認的,我在體育運動方面比較隨意。在五十歲前,因工作太忙,幾乎無時間參加活動。十年動亂,因被停職反省,有了時間,清晨到公園參加民間“三浴功”鍛煉。“三浴功”是民間流傳很久的一項良好的富有成效的體育鍛煉活動。“三浴”即光浴、氣浴、風浴。每天清晨沐浴著陽光,迎著撲面的微風,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進行有節奏的全身鍛煉。它既能調和氣血,充耳明目,又能鍛煉四肢關節和各個內臟器官。我參加這項運動十餘年,直到六十五歲因搬家而中斷。繼而在新住宅附近參加老年迪斯克運動,伴隨著音樂節奏全身活動,全身出汗,身體感到輕鬆,對身體大有裨益。近幾年,尤其是冬季,氣溫低下,冰多路滑,我就在室內有意識堅持行走半小時,全身汗出,也感到十分舒適。《十叟長壽歌》雲:“勞動自動手”、“每步當車走”、“腳是心臟的泵”,勞其筋骨,堅持走路,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機體抵抗力。《黃帝內經》中《靈樞》—經脈篇謂:“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谷入於胃,脈道以通氣血乃行。”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四肢肌肉力量逐漸減弱,而經常運動,可使肌肉纖維變粗而堅韌有力,血管變豐富,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得到改善,增強動作的耐力、速度、靈活性、準確性。肌肉附著於骨骼,經常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迴圈及代謝,使骨外層的密度增厚,骨質更加堅固,延緩骨質疏鬆、脫鈣及老化過程,從而提高骨骼系統抗折斷、彎曲等能力。我今年已八十八歲,骨骼系統無恙,走起路來也還有勁,這與經常保持運動有關。但老年人鍛煉不可過度,更不宜劇烈。要有一定尺度,循序漸進,尤其是有心血管和腦血管病的人,更要注意不可過度活動。


以上是我數十年健康生活的一點體會。對養生本無研究,也不算有術,更無秘訣。若說養生經,這些也就算是我的養生經吧。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健康的養生辦法,應該是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遵循科學規律,有意識地調攝自己,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快樂地工作與生活,健康就應該屬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