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本應是天高氣爽的時節,但如今氣候變暖,使得秋季的氣候更加複雜多變。天干物燥中又夾雜著些許燥熱,這種特殊的氣候環境常常導致皮膚濕疹容易加重或復發。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採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來防治秋季濕疹。
秋季濕疹的發生與秋季的特點緊密相關。首先,燥邪當令是秋季的顯著特徵。燥邪易傷肺,肺主皮毛,肺津受損後,無法輸精於皮毛,皮膚便會失去濡潤,瘙癢隨之而來。同時,肺與大腸相表裏,肺燥會導致大腸津虧,容易引發便秘,體內毒素不能順暢排出,進而加重濕疹病情。其次,隨著秋季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欲往往有所增加,然而若飲食不節,過度食用肥甘厚味,就容易損傷脾胃。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水濕內生,蘊積於肌膚,便會引發濕疹。再者,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氣血相對不足。氣血不足會使皮膚失去滋養,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從而誘發濕疹。
在中醫藥防治方面,有多種方法可供選擇。中藥內服是重要手段之一。對於肺津受損的情況,可以選用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等方劑,其中的沙參、麥冬、玉竹、百合、生地等藥物能夠潤肺生津,滋養皮膚。若脾胃虛弱,可選用參苓白術散、六君子湯等,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等藥物有助於健脾利濕,調理脾胃功能。當氣血不足時,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方劑能發揮作用,黨參、黃芪、當歸、熟地、白芍等藥物可補益氣血,增強皮膚抵抗力。
中藥外用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對於皮膚乾燥、瘙癢明顯的患者,可選用潤膚止癢的中藥外用製劑,如紫草油、黃連膏等。如果濕疹局部有紅腫、滲出,則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濕敷,如馬齒莧、黃柏、苦參等煎水濕敷。
飲食調理同樣關鍵。秋季應多吃梨、百合、銀耳、蜂蜜等滋陰潤燥的食物,補充肺津,滋養皮膚。同時,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免生濕熱而加重濕疹病情。適當食用山藥、薏苡仁、芡實等健脾利濕的食物,有助於調理脾胃功能,減少水濕內生。
在生活護理方面,要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防止皮膚破損加重濕疹病情。注意使用溫和的保濕護膚品,保持皮膚水分,減輕瘙癢症狀。適度運動也很重要,秋季適度運動可以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體質,提高皮膚的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過度勞累和出汗過多。
總之,面對秋季濕疹,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中醫的智慧,結合秋季的氣候特點,通過中藥內服、外用、飲食調理和生活護理等綜合方法,有效防治濕疹,讓我們在秋季也能擁有健康的肌膚,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