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五波疫情

4月2日

無線新聞:

仝小林倡將中醫藥全面納醫管局醫療體系 推動市民常態下經常廣泛用中醫藥2022-04-02 20:29


中央政府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來港考察了五天,組長仝小林表示,全面調研了香港使用中醫藥治療新冠患者情況,認為有一定成效,下一步亦要推廣居家康復使用中成藥。


中央政府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組長仝小林稱:「針對『三減一優先』這個總的目標、總的原則,來推動『三醫』的落地。『易懂』就是要居家的,這些人群知道怎麼使用中醫藥,從今天開始也向家庭發放抗疫包,裡面就有中成藥,那麼就讓他們知道、居家這些人知道,怎麼去準確的選擇和使用中成藥。『易行』就是能夠統一一些、統一方案,特別是要方艙這類方案,能夠標準化對在港中醫師進行培訓、進行推廣。『易得』主要是針對現在很多時居家的這些被新冠感染的患者,獲得想要吃的中成藥來進行預防,這些人群如何很容易地獲得使用中成藥的指導。」


4月1日

yahoo新聞:增5823宗確診多120人死亡 最細38歲曾接種3針





3月25日

文匯報:陽性長者逼回院舍 暫託床位三空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院舍是第五波疫情的重災區,病毒源頭除了職員,還有病毒未清的院友。香港文匯報連日披露在醫管局寬鬆的出院指引下,有多家院舍反映要從醫院或社區治療設施接回仍呈陽性的院友,這問題迄今仍未解決,更暴露政府部門之間協調不足的問題。


文匯報:醫局:中醫藥治新冠有一手

對長期病患有明顯幫助 紓緩常見呼吸道症狀

特區政府結合中西醫治療,加強對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療成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引用內地專家意見表示,香港長者接種率不高,死亡個案仍高企,提出使用中醫藥抗疫,故她已向中央提出委派另一支內地中醫專家來港支援,相信對預防、治療及康復三方面能提供更多寶貴意見。早前已來港的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兼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張忠德,已帶領一批中醫師在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協助診治新冠患者,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指出,中醫藥對長者和長期病患的治療有明顯幫助,有助控制病情。

在中醫藥來說,特別對長期病患方面有明顯幫助,亦對一些病徵控制有幫助。張忠德還分享了內地的經驗,指不少病人常見的徵狀,包括呼吸道徵狀如咳嗽、喉嚨乾等,又或有一些消化道徵狀等,而很多病人尤其是長者,會有便秘、胃口差、肚脹等,而一些全身症狀如凍、身體乏力等,中醫藥亦能明顯地紓緩。

浸大研製「防感方」將廣泛應用

浸會大學因應香港氣候環境及新冠患者普遍臨床特徵,製作「防感方」中藥顆粒沖劑,現正積極研究提升生產量,特區政府會大力給予支持和提供所需便利,會統籌派發「防感方」予市民,希望廣泛應用收防疫之效。



3月24日

文匯報:港擬再邀內地中醫藥專家助抗疫 特首:緊急法可提供遙距問診法律基礎

文匯報:A2版:有康復者行路氣喘 經中醫治療後改善

香港文匯報 要聞2022-03-24

  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已將中醫用於新冠病毒病的復康治療中。醫管局昨日在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自2020年4月推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至今已有約4,600名病人、逾1.4萬人次參加。有康復者參與計劃後表示,染疫後曾有行路氣喘的後遺症,在接受中醫治療後明顯改善。

  醫管局又於去年初在社區治療設施及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推出「住院病人中醫特別診療服務」,為住院病人提供中醫藥治療,發揮中西醫協作在抗疫治療的優勢。


【文匯報】醫管局回應本報報道:研收緊長者出院指引

香港文匯報昨日報道有確診新冠肺炎的院舍長者,在病毒檢測未轉陰性前已被安排出院送返安老院,增添院舍爆疫風險。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向香港文匯報表示,近兩個月已接獲數十宗類似的投訴,「近月之所以出現多家院舍大爆發,離不開兩個原因,一是職員將病毒帶來院舍,第二是來自出院的陽性院友。如今政府已對職員實施閉環管理,等於關了一扇門,但同時開了另一扇窗,咁樣只會沒完沒了,疫情無法斷尾。」他促請醫管局重新檢視出院準則和指引。

3月23日

【無線新聞】政府暫緩全民強制檢測,曾來港的國家衞健委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認為當局決定是有依據,亦不意味「躺平」。


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上月底曾赴港,協助特區政府抗疫,期間提出在本港疫情後期或下降期做全民檢測較合適。


對於港府最新決定暫緩,梁萬年出席北京的國務院聯防聯控記者會有評論。


國家衞健委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我想香港特區政府做出暫不進行全民檢測,它是循證的,是基於疫情防控確定的優先的要求而做出的決定。不做全民的核酸檢測並不意味著,香港現在疫情防控就是『躺平』,它實際上一直圍繞著『三減、三重』、『一優先、四集中』這些戰略部署在和疫情作鬥爭,並且也取得積極成效。」


他重申減感染、減重症、減死亡的「三減」,以及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等的「四集中」是當前優先工作。


對於有本地及內地專家曾建議,若本港新增確診宗數維持三位數或四位數一段長時間,應做全民強制檢測。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稱,屆時會再諮詢專家意見。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稱:「我們一定會繼續看現在整體的疫情,亦會問專家意見。我們絕對沒有放棄,恢復一個正常的、大家出行的、恢復正常生活的一個目標,所以最重要是管控好疫情。」

梁萬年:回歸正常生活看四個條件

香港文匯報 要聞2022-03-23

  從理論上來說,疫情結束有幾個方面:

  ◆希望病毒變異是變得越來越弱了,它的致病力、它的傳播力越來越弱,對人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脅越來越小,這是最好的。

  ◆我們的疫苗更加有效,不僅僅是能預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防止感染了,預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了。

  ◆有特效藥了,除了現有的有效藥物以外,可能出現了更有效的藥物,甚至是特效藥,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斷。

  ◆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疫情也在減輕,我們外防輸入的壓力變小等等。

  這些綜合起來,看病毒本身,看它的危害度,看我們所具備的武器和手段,這些綜合起來才能討論我們什麼時候可以來調整我們的策略,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回歸到正常的生活。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文匯報】病毒未清仍出院 變相播疫安老院 院舍染疫正回落 公院須改準則除隱患

為加快病床流轉,香港的公立醫院早前放寬確診者出院準則,籠統地規定即使病人未通過病毒檢測,醫生也可根據「臨床情況」批准出院或離開社區治療設施,變相將呈陽者放入社區,院舍更是首當其衝,近日接二連三接回呈陽的院友。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獲准到爆疫院舍,直擊院方以極簡陋的獨立房加幾部空氣清新機,為回院的呈陽長者進行隔離,負責人聲淚俱下透露,部分院友出院時仍發燒,翌日病情急轉直下,未等白車到埗已返魂乏術。該出院指引形同將治療責任推卸給院舍,負責人說:「院舍防疫物資不足,有時連保護衣都唔夠,根本無法阻止病毒蔓延,如果爆完一鑊又一鑊,抵抗力弱嘅長者頂得幾多次?」隨着內地醫療隊漸投入援港抗疫行列,以及有更多方艙醫院落成,院舍業促請醫管局收緊出院準則,否則院舍爆發是無法斷尾。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

  近日,公院逼爆情況有所改善,接種率逐漸提高等因素亦令院舍感染回落,前天(21日)更是半月來首次院舍零新增。不過,公院放寬確診者出院準則仍未完善,院舍隱患未除。為加快床位流轉,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患者,醫生仍可按「臨床情況」批准出院,故院舍不斷接回呈陽院友。

  有安老院舍負責人透露,本月中8名從社區治療設施接回的院友中,竟有兩人仍屬陽性,「點解陽性都照送回院舍?這樣做不是更容易擴散嗎?政府呢頭叫市民同心抗疫,遵守隔離令,轉頭自己將陽性病人送回院舍。」更甚的是有長者病情未穩定已被送回院舍,一名從業員透露,「日前一名院友凌晨一點返到來,狀況好差好差,我哋安排佢瞓隔離病房,第二朝已經唔得,未等白車到已經走咗(離世),唔明白病情咁差,醫院仲踢佢走。」

  院舍僅靠空氣清新機難隔病毒

  這種情況只是冰山一角,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通過檢測後,獲准深入位於土瓜灣的康樂園護老中心,院方劃出幾間房,房外貼有告示,標明院友從哪間醫院、社區治療設施或方艙醫院回院舍,以及列明院友快測結果變化,從告示可見有人回院逾一周才由陽性變陰性,房內雖然放置多部空氣清新機,但房間的隔板沒有伸延上天花,房內空氣可擴散到公共走廊,而且院內洗手間有限,病毒難以完全隔絕。

  該中心總經理陳萍如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該院自上月初開始出現零星確診病例,上月中從方艙醫院接回一批共43名院友,「白車送來時,對方話長者們已轉陰性,佢咁講我哋當然信,點知25小時後收到醫院的通知,當中有3人仍然屬陽性。那刻好震驚、好擔心。點解會咁嘅,你不是話陰性嗎?我哋擔心有潛在患者,要求索取全部43名院友的檢測報告,追了個多月仍拒絕交出,理由是『太忙』、『好多報告好難找』。」

  憶院友失救 負責人淚流滿面

  最令院舍驚訝的,是該3位呈陽性的院友中,其中兩人回院舍翌日開始高燒,需緊急再送院,當中一人入院幾日後不治,而本來沒有發燒的那一名陽性院友,幾天後亦發燒送院。病毒自上月起在院內蔓延,截至前日,全院126名院友中,八成(即101人)染疫,18人最終去世,當中有3人是在院舍內斷氣離世。陳萍如情緒激動,淚流滿面地說:「高峰期,每日有十幾個長者感染,目睹有長者因為失救離世,好難過。」

  該院疫情慘重,陳萍如相信最大致命傷是院舍的設計根本不適合隔離用途,因為政府對院舍的規定是房與房之間的隔板不得伸延至天花,高度不能超過1.2米,以顧及空氣流通及採光度。「我們沒有負壓病房,有些院舍連保護衣都無,試問如何可以控制病毒傳播呢?加上好多院友在疫情前疫苗接種率僅18%,又有不同的慢性病。因此當知道醫院將陽性院友送回來時,我曾多次打去哀求院方收回決定,避免院舍大爆發,但對方都係堅持不會收回。縱使見到有陽性院友送來時仍發燒,白車職員都話,無氣促,不用送院。」

  院舍業認為,隨着內地醫療隊來港協助抗疫,香港的救治及收治能力提升,促請醫管局收緊出院準則,「只有咁樣先能夠讓院舍復元。


多國疫下發展遙距問診 有助緩解醫療系統壓力

香港文匯報 國際2022-03-23

  隨着多國醫療系統在新冠疫情期間壓力激增,協助染疫輕症患者及其他長期疾病患者的遙距問診隨之興起。不少患者相信遙距問診節省時間,不必在醫院與住所之間來回奔波,增加染疫風險。醫療機構也可提高服務效率,集中更多資源用於治療重症患者。



3月22日

【文匯報】在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及其亞變種BA.2持續肆虐下,歐洲多國疫情出現反彈,其中德國便單日新增近30萬宗確診病例,創爆疫以來新高。然而多個歐洲國家卻陸續放寬防疫限制措施,不少民眾均認為操之過急,世界衞生組織亦警告「疫情遠未結束」。


3月21日

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在食物及衞生局中醫藥發展基金全額資助下,組織近200名中醫師,進行免費遙距診療計劃。


善用中醫藥抗疫 達至「三減」目標

香港文匯報 文匯論壇2022-03-21

  黃譚智媛 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 前世界銀行公共衞生專家 前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第五波疫情持續嚴峻,本港醫療系統須全力向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三減」目標奮力邁進。西醫結合中醫藥救治新冠病患,經過臨床實證,能夠有效減輕重症、住院日子及死亡率,同時中醫藥在降低感染機會方面也有顯著作用。兩者合作救治大眾,相信可以發揮「精、快、準」的作用,早日紓緩疫情。

  目前特區政府按疫情發展作出不少策略調整,包括安排私家醫院收治非確診病人、減少非緊急入院服務、重組病人入院次序等等,另外又把部分醫院定位為定點醫院,專門治療新冠病人。內地援港醫護已在日前抵港,馬不停蹄開展救助病人的工作。現在各項工作漸上軌道,當局可以有更多空間,詳細制定針對不同程度症狀患者的治療策略,減低重症率、死亡率。

  應特區政府請求,內地醫護日前火速援港,當中就包括多位中醫師。據廣東省中醫院院長陳達燦介紹,該院出征援港的成員,都參加過抗擊新冠疫情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有望幫助香港同胞戰勝疫情。

  沙士經驗 值得參考

  回顧2003年沙士疫情,當時香港也有邀請內地中醫來港協助治理病人的經驗。當年筆者擔任醫管局策略發展總監,一邊與醫管局管理層討論如何迎難而上應付疫情,另一方面則與醫護討論如何解決前線工作的難點。更重要的一環,就是接收市民的投訴及建議。當時有許多病人家屬都要求醫管局安排中醫服務,有見及此,筆者與當時同為總監的高永文醫生合作,邀請了廣東省中醫院林琳與楊志敏教授來港,他們從深切治療部開始,一路跑到各家醫院不同部門診症,處方中藥後即交由廣華醫院中醫中心負責配藥,一切人手、物流由醫管局統籌協調。

  當時的中醫服務是與西醫合作。重症病人服用了中藥後可減低使用西藥類固醇的劑量,繼而減低股骨壞死。廣華醫院許伯均醫生、葉維晉醫生、陳銘洪醫生等,分析了當時的經驗,證實了中藥可減低肺纖維化及血可溶白細胞介素2受體等,並在醫管局2004年大會Hong Kong SARS Forum作了報告。國家的經驗及研究首載於世界衞生組織的Reports of WHO Expert Meeting to Review and Analyze Clinical Reports on Combination Treatment for SARS,筆者也代表香港到日內瓦開第一次會議,其後應Saunders Elsevier邀請,與陳真光醫生合編了《Challenges of SARS》,共33章,而中醫藥應用一章由歐結成教授執筆,輯錄了十多篇研究報告及作深入分析。

  中西結合 相得益彰

  19年後的今天,香港的醫療水平進步了很多。從2020年到現在,全世界用英語發表關於用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報告有數百篇,其中有很多都獲得良好口碑。世界性的醫藥團體,包括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中醫藥規範研究學會、中藥全球化聯盟等,也發表以中藥及草藥醫治新冠為主題的文章。從循證醫學分析,用中醫藥可減少症狀、病程、重症、核酸轉陰時間、住院日子及死亡率,這些都是可靠的結論。

  萬事俱備,東風也到。降低感染機會是重要一環。Omicron病毒株是非常容易傳播的,醫管局也有超過18,000名員工確診,而前線工作的清潔、保安、社工、義工等等,可能已有兩三成人員受感染,但因沒有症狀而不自知。

  2003年沙士時,香港中文大學梁秉中教授,聯同廣華醫院中醫中心,通過問卷調查把員工體質分兩大類,用以發放預防顆粒劑,結果有服用預防劑的組別,當中沒有一人確診。故此廣東中醫專家當前急務,便是開展預防方服務,同時啟動三所本地中醫學院合作臨床科學研究,用之證明其效用。現時在內地,各省市的醫療機構都準備了預防湯劑,讓醫護上班前服用,醫院也提供不同的方劑給密切接觸者及初步確診者,這個安排值得香港參考。

  香港不少民間中醫團體已通過遠程醫療,指導隔離中的市民選擇合適的中藥。不過,現時每天有數以萬計的人確診,即使動員全港8,000多名註冊中醫師,每天的診症量也難以負荷。所以用問卷自測體質也是權宜方法,讓確診者症狀得以緩解,有感染風險者得以預防。

  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是當前抗疫急務。中醫與西醫合作,救治大眾,相信可以發揮「精、快、準」的作用,早日紓緩疫情。

【文匯報】專家:科興保護性不遜復必泰

雖然特區政府及醫學專家一再呼籲接種香港兩款新冠疫苗都有效保護市民,但昨日有媒體卻「分析數據」,稱有87%已打針的染疫死者是接種科興疫苗,但承認有關分析未有考慮較多長者打科興、長者死亡風險較高等因素。有專家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批評有媒體的所謂「分析」存在專業缺陷、具誤導性。專家強調,根據香港和國際數據,科興的保護性不比復必泰差。特區政府昨晚亦發稿對該誤導性報道表示遺憾,強調就接種疫苗的死亡患者中接種疫苗種類的分析較為複雜,需要探討每宗死亡個案的個別情況,例如死者年齡及長期病紀錄等,亦要考慮較多長者接種科興疫苗的因素,不應隨便下定論。



3月19日,星期六

【政府新聞網】政府表示,鑑於本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非常嚴峻,短時間內有較多人離世,當局理解離世者家屬希望盡快領回親屬遺體,有關部門已積極跟進協調,解決離世者家屬的困擾。

【yahoo新聞】:香港政府認頂不住疫情香港第5波疫情持續延燒,2個月以來累積超過百萬人確診,高齡族群中的死亡率成為全球之冠。隨著確診個案不斷暴增,香港政府似乎也慌了手腳,朝令夕改的行為不僅無益於防疫,更加深港人對政府的不信任。同時也有不少人擔心,若港府無法控制此波疫情,恐怕會讓北京當局伺機擴大在港區的控制權。綜合外媒報導,香港政府在1月曾宣布沒有計畫實施社交距離限制,但隨後祭出酒吧及健身房等場所關閉、要求餐廳晚間6點打烊等措施。2月時,港府承諾將進行全民普篩,但特首林鄭月娥10日被問及相關計畫時,又改口表示「普篩並非優先工作」。【香港經濟日報】內地疫情持續,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介紹,3月1日到18日,內地累計報告新冠肺炎感染超過2.9萬宗,波及28個省份。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內地本土疫情還處在發展階段,多省面臨著同時段多地市發生Omicron疫情的防控局面。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繼續指導疫情發生地區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快速進行核酸篩查,迅速進行流調溯源,及時規範集中隔離,嚴格社區管控,及時進行區域協查,盡快實現社會面的「動態清零」,堅決守住疫情不出現規模性反彈的底線。


3月18日

文匯報:131名廣西照顧員啟程來港

今早抵港接受三天培訓 照料確診長者殘疾人士

  「我自願報名赴港抗疫,遵守紀律,為香港抗擊疫情作貢獻!」昨日下午,來自廣西南寧、柳州、北海等地第三批131名經驗豐富長者照顧員,在廣西家政協會副會長、廣西壯家女家政服務中心總經理陳紅崗的帶領下齊聲宣誓出征。隨後她們分乘3輛大巴由南寧出發,將於今天早上8點到達深圳,從深圳灣口岸進入香港。到香港再經過三天培訓後,這批廣西援港長者照顧員,將投入到香港抗擊新冠疫情的第一線,承擔起照顧看護在社區隔離設施及檢疫中心的確診或疑似確診的長者和殘疾人士的重任。

文匯報:新世界夥逾30機構 建「最後一公里」渠道 民間平台破樽頸 抗疫物資派基層



3月17日

老同事張校長來港援助。

【文匯報】擔任此次領隊的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表示,我們來到香港支援抗疫工作,一起交流抗疫經驗,希望兩地醫護人員,在特區政府統一指揮下,齊心協力把香港疫情控制住,挽救更多危重患者的生命,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

  張忠德深耕呼吸急危重症、新發突發傳染病救治工作33年,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了豐富的中醫經驗。對於此次援港抗疫,他信心十足:「兩年多來通過歷次抗疫的實踐,我們制定了越來越成熟有效的中國方案,採取中醫、中西醫結合的創新性治療方法,有效阻斷了普通型向重症發展,重症向危重症發展,降低了死亡率。同時中醫藥在治療輕症、普通型和無症狀感染方面效果非常明顯,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特首代表港人鞠躬歡迎 領隊指中西醫結合治療成熟有效

  由內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專班派遣的援港醫療隊共300名隊員,昨日下午經香園圍口岸抵港。這300名內地援港醫療隊員來自廣州、佛山22家公立三甲醫院,分別來自感染、呼吸、心血管、重症、中醫等領域,專業經驗豐富。領隊表示:「每個醫院都派出了自己在疫情防控中最優秀的精英來,拿出了最好的家底來支持香港。中西醫結合的創新療法越來越成熟有效。 」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尹宗華等到口岸迎接。林鄭月娥衷心感謝中央對香港特區的全力支持,鞠躬歡迎新一批內地醫療隊員抵港工作,深信香港一定可以打贏抗疫這場戰役。



3月16日
晴報:
世衞重申疫情未穩不宜放寬防疫措施 指港現行措施有效

全球疫情持續,惟部分地區已開始放寬防疫措施。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近日回覆傳媒查詢時,重申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尚未穩定,故不是放寬防疫規定的時候,呼籲各國及地區基於疫情風險採取適當措施應對。

世衞強調,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蔓延,病毒也仍在變異和進化,相信短期內疫情不會消失,而會繼續在全球各地的部分地方爆發,尤其是在疫苗接種率低、人群密集等地區,故提高弱勢群體免疫力和提升醫療衞生系統都很重要,故應要做到以下的重點︰

提高疫苗接種率

做好公共衞生和社交距離措施

完善醫療衞生系統應變能力

早發現早隔離早醫治

做好邊境外防防疫措施

加強接觸者追蹤和相關監控能力


世衞又提到香港疫情近兩月確診數字急升,期間9成死亡個案都是未接種疫苗或只接種一劑疫苗的人,且以70歲以上死亡人數最多,重申接種疫苗仍是現階段最有效的抗疫方法,故會繼續鼓勵接種疫苗,特別呼籲長者及醫護人員優先接種。


3月15日

【商業電台】

內地援港醫療隊首批75人抵埗 熟悉粵語和英語

廣東省派遣的內地援港醫療隊首批75人,下午經深圳灣口岸抵港。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到口岸迎接。他表示,第5波疫情非常嚴峻,為預防患者病情惡化,政府已興建大量醫療配套,不過人手就面臨樽頸,相信這75名富有經驗的內地醫療隊隊員,能與醫管局的醫護人員協作,讓病人獲得適切治療。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形容,內地醫療隊為醫管局帶來一場及時雨,指目前公立醫院已經接收超過1.2萬名病人,加上有約1成員工染疫,導致前線的工作壓力非常沉重。他說,亞博館因人手嚴重不足而無法開床,期望在醫療隊協助下可加開床位;又指醫療隊隊員都有豐富新冠治療經驗,醫管局會向他們多方面學習,提高自身醫療水準,減低重症和死亡率。


3月14日

週一,很多同行員工,或員工的家人都確診。可見疫情之嚴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於2022年3月14日 印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3月13日

【Now新聞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估計,目前有30多萬人正在居家隔離檢疫,已不斷提升支援他們的能力,但承認向確診者派送物資出現滯後。

新聞: 增32430確診續高位徘徊 累計3993死 超越武漢


香港青衣方艙交付使用,開始收治染疫輕症患者。而香港疫情嚴峻,近期亦有大量醫護染疫。曾經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資深傳染病防控專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原院長陳亞崗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基於方艙醫院的特殊性,內裏的醫護未必均為感染科的專業人士,同時保潔與保安等工作人員也未必懂得如何進行安全防護,他建議香港應在方艙開艙收治患者之前,突擊培訓方艙工作人員防疫防護知識,並建立制度,切實落實防護措施,「做好醫護人員和病患之間的院感防控,是方艙醫院成功關鍵之一。」

所謂「院感」是指醫院內發生感染。陳亞崗曾率310人的醫療隊馳援武漢,先後接管了武漢黃陂方艙醫院、日海方艙醫院等共3家方艙醫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過千人,創造「零死亡、零感染、零回頭」的成績。多年來一直從事傳染病防治的陳亞崗,曾是浙大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聽聞香港的方艙醫院即將陸續交付,更牽動着這名援漢抗疫老將的心,「方艙醫院,有兩點是需要考慮的,一是如何來確保治療上的安全,首先要考慮的是病人的安全問題,第二點就是方艙醫院工作人員的院感防護。」

3月12日

疫情嚴重,順豐速遞停止寄件到內地的所有業務。

明報:新冠疫情|政府廣發中成藥 林鄭月娥:供「看門口」已提示諮詢中醫

yahoo新聞:疫情日增百死「人屍一室」




3月11日

文匯報文章題目:染疫呆等惹全家 隔離營逾半丟空

7.6萬張隔離床陸續啟用

大公報:新華社專訪林鄭月娥:抗擊疫情是我們的頭等大事

yahoo新聞:清零無解 香港疫情失控

曾經被稱為是「防疫模範生」的香港近來疫情宛如失速列車,短短2個月之間,新增超過50萬例確診,疫情急速惡化,導致醫療系統崩潰,病患還沒等到病房就病歿,也因為死亡人數暴增,醫院停屍間早已「客滿」,在醫院還能看見「活人」與「死人」共處的驚人景象。分析指出,造成香港這波疫情失控的原因,除了長者疫苗施打率不足以外,還得歸咎於港府的「清零政策」。

香港1月初爆發第5波疫情,為疫情發生2年來最嚴重的一波,10日通報新增3萬例確診,死亡案例達到180名,其中95%是60歲或以上長者。截至3月10日,香港累計確診數字突破60萬大關,達61萬7419例,超越中國累計10萬9092例確診個案。同日累計死亡人數突破3000大關,達3150例。

隨著確診案例數增加,醫療系統壓力倍增,急診室人滿為患,有香港醫護人員形容,「床貼床、握到手,周圍都是人」、「我們在幫病患做心肺復甦術,可能就有遺體伴著你」。而急診室當中又有確診患者,感染難以控制。但是醫院的病房也一床難求,患者也只能待在急診室中,在等候病床期間離世的病人更是難以計數。

不僅病床爆滿,由於死亡人數暴增,醫院停屍間也都「客滿」,甚至出現了「屍疊屍」的情況。殯儀館則是將貨櫃改裝成臨時冷凍貨櫃,做為「臨時停屍間」,火葬場增加火化時段來加速醫院屍體移走的速度。

造成香港這波疫情失控的原因,分析認為主要與長者疫苗接種率低,以及養老院感染處理失當有關。其他國家的養老院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90%,相比之下,香港養老院以及長者接種率相當低。而在這波死亡病例中,高達90%都是未完成兩劑接種的患者。

另外因為養老院爆發感染,卻因為醫院沒有足夠床位,導致長者必須返回養老院,讓院內疫情持續爆發,最後更多長者得前往急診室求診,造成惡性循環。

不過外界認為,港府的清零政策也是造成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的原因。港府至今持續採取圍封措施,目的是「動態清零」,即早發現、早切斷病毒。但在疫情大爆發之後,港府似乎顯得手足無措,香港官員在中央指示下繼續「動態清零」,但又知曉西方國家的「與病毒共存」路線是可行方案。因此在香港疫情越趨嚴重,部分防疫規定反而放寬。

香港政府在疫情政策上出爾反爾,一下稱不實施全民檢測,過沒幾天又宣布將在3月進行全民檢測;2月8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特首選舉不會延期,10天後又表示特首選舉延期。港府朝令夕改令,更讓民眾無所適從。





3月10日

政府公佈:尚待入院或隔離設施的初步確診或確診人士手冊

NOW新聞:

本港新增31402宗新冠病毒確診,包括24390人經核酸檢測確診,7012人經快速測試網上平台呈報陽性。

衞生防護中心評估最新疫情走向,由三月初高峰有超過五萬宗,近日似乎逐步由高峰回落,疫情或已見頂,而分析過去一星期的感染個案,近一成三人居於觀塘,其次來自元朗及沙田區。

另外,過去一日再有180人離世,並有101宗滯後呈報死亡個案,第五波至今累計有2937人死亡,當中逾九成未有接種疫苗,死者年齡中位數85歲。

醫管局又公布,明日起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轉為定點醫院,專門接收新冠患者。

有一患者中年新冠肺炎,過往無病史。確診新冠後,死於腹痛敗血症。

文匯報:梁萬年倡港診療分層分流。醫療資源留予重危症,及時了解居家患者病情


【文匯報專訪】高永文冀控疫「分層分級」減死亡率

香港第五波疫情十分嚴峻,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前局長高永文表示,特區政府如今亡羊補牢還來得及,促請特區政府善用方艙醫院收治輕症或無病徵者,以免輕症拖成重症;同時應該考慮設立定點醫院,專門收治重症患者,減低死亡率,冀以「分層分級」方式控疫,盡快救治患者。

  高永文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當務之急是循三方面入手,首項是善用社區隔離設施如方艙醫院等,把輕症甚或沒有明顯病徵的人士,及早送入隔離營,「以香港現時的醫療水平,絕對有能力治癒這類患者。雖然方艙醫院沒有深切治療病房,看似不屬於可以提供高水平治療的醫院,但方艙醫院能有效監察到確診者的最新病況。相反如果繼續讓確診者留在社區,哪有人懂得監察他們病情變化呢?」

  倡港府醫局統籌 私院配合

  他強調,方艙醫院能有效防止一些患者耽誤病情,減低不必要的人命傷亡。針對重症確診者,方艙醫院未必適合收治,高永文建議應集中送往醫院救治,故下一步是想方設法減輕公院的壓力。他說:「私家醫院都應該幫幫手,方式包括協助處理沒有患上新冠肺炎的公院病人,讓公院可騰出更多床位集中火力接收確診者,建議私家醫院撥出部分床位協助治療新冠患者。但無論是採用哪個方案,一切應由特區政府和醫管局來統籌,私家醫院作出配合,齊心合力以救人為先。」

  對於現時每日快速急增的確診個案,高永文呼籲市民如沒有嚴重病徵,家居環境理想,又沒有長者或小童同住,合適進行家居隔離,「記得全程戴口罩,不要輕易除下,與家人食飯時亦要分開坐,避免交叉感染。」

  總括而言,他認為只要做好分層、分級防治,將能有效減低長者及小朋友患上重症的死亡率。「我認為中央的支持功不可沒,包括第一時間派員協助建設方艙醫院,亦運送了大量防疫物資到港,又派出富抗疫經驗的內地醫護到港分享救治經驗,內地醫護抗疫心得是非常值得參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3月9日

BBC新聞: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三出席記者會交代抗疫進展,她稱政府現階段應對疫情的工作重點是減少死亡、重症及感染,將提升醫院收治新冠患者的能力,伊利沙伯醫院將會轉為專門收治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

林鄭月娥表示,會加強支援院舍,部分院舍會採取閉環式管理,爭取3月18日完成為全港安老院舍院友接種第一針新冠疫苗。她還表示將增加更多長者患者社區隔離和暫托設施,從內地輸入治療人員。


文匯報:9幢大廈解封揪891初陽 順天邨天瑤樓初陽率近31%創新高



3月8日雅虎新聞:香港疫情稍有緩和 當局堅持動態清零香港過去1天新增確診2萬8475例。香港COVID-19本土疫情近日稍有緩和,但依然嚴峻,尤其老人死亡率高,當局正微調防疫工作,但大方向仍然堅持「動態清零」。衛生防護中心公布,除了市民自願檢測病毒外,政府在追蹤病毒方向,仍然採用圍封措施,而圍封有兩種:一是某大樓有多人確診時,當局就會派人圍封大樓,為大樓全部住客檢測病毒;二是當局每天檢測污水管,如果檢測到COVID-19病毒,就會圍封與污水管相連的大樓,甚至是整個住宅區。在疫情嚴峻時,本地每天都有數十個處所遭圍封,消耗了當局大量人力和資源。但港府至今持續採取圍封措施,目的是「動態清零」,即早發現、早切斷病毒,而港府的動態清零政策與北京方面的抗疫方向是一致的,也獲得北京中央的肯定。正在香港協助防疫的大陸防疫專家梁萬年近日就公開表示,香港抗疫工作的總方針應該堅持「動態清零」。梁萬年是北京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他上週來港,協助港方抗疫。北京官方新華社今天引述梁萬年說,香港抗疫工作應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他說,「動態清零」不是要求零感染,只是追求少感染,一旦感染,就要快速發現、識別,然後採取措施將傳播途徑切斷,保護易感人群不被感染。他表示,香港不能選擇「躺平」,如果「躺平」,危害無窮。在訪問中,梁萬年也提到,當前香港的治疫重點是集中醫療資源,優先實現「減少感染、減少重症、減少死亡」的目標.。為此,港府除了在防疫上要達到「動態清零」,當前另一重點是減少老人死亡及確診者出現重症。在防止老人死亡上,當局近日加大力度為尚未染疫的老人施打疫苗,每天派出醫護人員到安老院為老人接種。港府計畫指定公立伊利沙伯醫院專收COVID-19確診者,其餘輕症者送到其他設施如新建的方艙醫院或居家隔離。快篩測試而呈陽性的市民登記。呈陽性市民登記後,當局會針對各人的情況,決定是否讓他們到隔離中心,或是居家隔離,期間當局會提供協助。這個平台昨天推出後,已有20萬人上網呈報自行測試呈陽性。當局正跟進所有個案,並決定居家隔離者7天後再測試呈陰性的話,即可免除隔離。港府的抗疫政策一向明確,就是「動態清零」,不與病毒「躺平」。但第五波疫情爆發後,由於染疫人數以幾何級數上升,港府在缺乏人手和資源之下,一度顯得有點束手無策。近日在北京方面的支援下,港已多了幾個方艙醫院,港府同時把一些公屋改為臨時隔離設施,令接收確診者的床位大大增加。至於那些未能入住隔離中心的輕症者,港府昨天推出的網上登記平台文匯報:全港抗疫義工同盟成立。特區政府財政司公佈:向全港合資格的市民分兩階段發放供1萬元電子消費券。

3月7日

新聞:逾八成安老院舍爆疫,專家籲打四針

政協會議在北京召開,韓正參加港澳政協委員聯組會,強調疫下特區須切實承擔主體責任。中央全力援港,落實落細防控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新型冠狀病毒的陽性檢測個案共25 150宗。鑒於本地疫情非常嚴峻,涉及傳染性更高的變異病毒株個案不斷上升,中心強烈呼籲市民繼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參加人多擠迫或不必要的活動或聚會(特別是跨家庭活動或聚會、宗教活動或聚會等),以減低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機會,並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另外鼓勵接種疫苗,免於感染後出現併發重症甚至死亡。

BBC新聞:

香港疫情:在每天確診數萬的情況下染疫,BBC記者親身經歷求驗求診難

求醫難確診難

香港當局呼籲輕症患者切勿前往醫院,但可以選擇到特別設立的指定診所求醫。

這些診所運作執行上處理方式不一,一些診所認為我們未被當局正式判斷確診,而拒絶讓我們預約,但後來這些診所又接受快檢呈陽性的患者預約。

但首先,你要成功打通電話預約。


香港疫情:在每天確診數萬的情況下染疫,BBC記者親身經歷求驗求診難

  • BBC中文記者

  • .

2022年3月7日


香港醫院人滿為患,當局呼籲輕症患者不要前往公立醫院急症室。

2月中旬,我的家人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等病症,使用自行購買的快速病毒抗原測試劑,結果呈陽性,我也未能倖免,翌日快測結果同樣呈陽性。

雖然已打兩劑復必泰(BioNTech)疫苗,但我的病情不輕,體溫一度超過40度,喉嚨腫痛得無法說話和進食,一度在睡覺時有少許呼吸困難,掙扎是否應該去急症室。

但香港疫情愈趨嚴重,確診數字不斷上升,近期每天確診數以萬計,累計這一波疫情造成過千人死亡,大部分是長者或沒有接種疫苗的人。

香港醫療體系在崩潰邊緣,社交媒體不斷流傳著病人塞爆醫院的片段,一度有病人需要在嚴寒的天氣下在醫院外等候或接受治療。


最後,我選擇了和很多香港市民一樣的決定,自行家居隔離,學習「與病毒共存」。

求醫難確診難

香港當局呼籲輕症患者切勿前往醫院,但可以選擇到特別設立的指定診所求醫。

這些診所運作執行上處理方式不一,一些診所認為我們未被當局正式判斷確診,而拒絶讓我們預約,但後來這些診所又接受快檢呈陽性的患者預約。

但首先,你要成功打通電話預約。

「你所撥打的號碼暫時未能接通……」連續兩天,我們從早上9時,不斷打電話,到診所關門的時間,電話也沒有成功接通。後來當地新聞報道,這些診所早已預約爆滿,診所外則有人投訴求醫無門。

患者可以求助私家醫生或醫院?可惜的是香港的多家私家醫院已表明拒絶接待所有新冠患者,並把發現的所有個案轉介公立醫院,這一情況遭香港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教授批評「道德錯誤」、「對不起市民」。

我聯繫的幾名相熟私家醫生也透過電話向我表明,不會接待新冠相關個案,其中一名不願意署名的私家醫生對我說:「你就算來我也只是給你止痛藥,普通咳水,你只有多多休息。」

我也嘗試尋找一些可提供網上診症的平台,這些平台不多,以中醫為主,但問題是當我喉嚨痛至不能發聲,也不知道如何透過電話讓他幫我診症。

對於上班族來說,他們需要求醫的另一個原因,是需要病假紙——香港許多公司提供彈性安排措施,讓員工只需提供快測結果便能夠領取病假;但也有很多公司需要當局一紙證明,這些人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最後也是被迫前往公立醫院的急症室。這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增加了公共醫療體系的壓力。

要得到當局的一紙或一則簡訊證明,需要很大的耐性,在我發病初期,香港政府並未承認市面買到的快速病毒測試劑的結果,當局建議自行檢測呈陽性的患者,要自我隔離,並委託健康親友到指定地點取得深喉唾液樣本樽,再在特定時間交回收樽的地點,由當局檢測後判斷該名患者是否確診和繼續追蹤隔離工作。

能接受這種正式檢測的先決條件是你的親友也要健康,但當身邊好多人都快測陽性,或是有同住家人陽性,迫不得已下,一些患者也要親身出門去尋覓檢測樽。

提供深喉唾液樣本樽的地點遍布全港多間郵局、診所或是港鐵站,但每間提供的樽數有限,你要早上7、8時冒著寒冷天氣排隊取樽,每人限取一樽,如果一家三口患病,嚴格來說需要三個健康親友幫忙取得樣本樽,又或是拜託一人分開幾天取樽。


港府在2月25日開始修改凖則,承認快速抗原測試檢測結果。

由快測陽性,到取得所有深喉唾液樣本樽,花了足足3天,交出樣本後,又等了6天,才終於收到當局發來的簡訊,通知我「初步確診」,根據香港衛生部門原本的指引,患者進行第一次核酸檢測後,結果呈陽性的話即屬「初步確診」,重覆檢測確認陽性後,才算作正式確診。

由發病到正式收到當局通知「初步確診」,我前後花了9天。從收到通知到現在,又大約一周過去,也沒有任何衛生部門的人打電話給我,追蹤我的行蹤、感染源頭和密切接觸者。

這也沒辦法,確診人數太多,衛生部門太忙了。

意識到確診數字急升的港府在2月25日開始修改凖則,承認快速抗原測試檢測結果,如結果陽性也會被接納為確診個案,並將推出網上登記系統,讓民眾自行登記。已打兩針疫苗的患者在檢測結果陽性後第6天及第7天進行快檢,如果快檢結果連續兩天呈陰性,可被視為康復可外出,密切接觸者也是有差不多的限制。

換言之,很多人得到當局檢測結果時,其實已可能自行把自己視為康復者,又或是從頭到尾,都依靠患者是否自行做到嚴謹的居家隔離,就算他們繼續上班,或是上街四處逛,當局也追查不到——這也可能是這波疫情失控的其中一個原因。

突然承認快速測試結果,背後也牽涉不同的問題,例如市面上仍然有一些病毒快測品牌不在當局的認可名單之列,市民也不一懂得正確使用這些快速測試。

音頻加註文字,

香港疫情:在人均3平米的劏房確診,市民需要等待三天才能入院

在香港隔離很難

染疫人數的增長,遠超隔離設施可負荷的人數。居家隔離成為不少自行檢測陽性患者的防疫措施,但香港地少人多,一家幾口居住在狹窄的空間,共享廚廁增加了互相感染的風險。

我和確診家人自行隔離在約80平方呎的睡房十多天,醫生告訴我這種做法不妥當,但我家中還有另一位未染疫的室友,他忙著清潔消毒家中每一角落,以及增添家中物資,和為我們安排膳食。他在家中另一睡房隔離,面對的風險很高,但幸運地,他沒有確診。

對於家中有未打針的長者或小孩來說,居家隔離的情況更為嚴峻,一旦他們染疫,病情會比較嚴重,例如一位爸爸陳先生,他和我近乎同期染疫,一直和我分享求醫求驗的訊息。

他確診後一直躲在睡房,希望獲安排到隔離設施,但苦等多天,政府音訊全無,他家中僅1歲的小朋友隨後確診,因高燒、嘔吐、抽搐病徵,要到急症室求醫,慶幸這個小朋友已經逐漸康復,但可以想像他為人父親的自責和帶病照顧孩子的身心負擔。

陳先生對記者說:「如果因為我不能去隔離而傳染給兒子,令他有什麼不幸,這個政府會難辭其咎。」

香港700多萬人口,已有600萬以上的市民接種第一劑疫苗,但長者疫苗接種率仍然不足,其中80歲以上的長者,只有約一半人打了疫苗,小孩子打針也還處於起步階段,不少專家此前指出,香港需要嚴格的防疫措施,很大程度也是為了保護這些脆弱群組,也是難以「與病毒共存」的原因。

香港政府近期一直堅持的「動態清零」政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實際操作上,無論是檢測、醫治患者還是追蹤個案,各個層面的安排都嚴重滯後。

業界人士表示,香港食品貨源充足,但因搶購潮、超級市場及運輸人手短缺,令貨架難以即時補貨。

確診一周後,我的新冠症狀已經完全消失,連續兩天快檢結果陰性。我從隔離兩周的睡房走出來,再次來到超級市場買東西的時候,發現這個城市已不一樣。我家樓下的唯一公車線已經取消,我所住的大廈也因保安員要居家隔離而無人看守,附近多家食肆和商戶店貼上告示,因疫情嚴重而關門。

許多商戶和食肆因員工或其家人確診,要縮短營運時間或暫停營業,一些公共運輸也因疫情而要縮減班次或取消服務。

香港政府正計劃推行全城強制檢測,有一名官員說不排除「禁足」,引發超級市場搶購潮,貨架上空空如也。

港府在3月1日曾發新聞稿,稱「完全理解」市民的焦慮和憂心,呼籲市民提高警覺,留意政府資訊,「不能被別有用心的人所散播的謠傳誤導,從而產生不必要恐慌,作出非理性行為」。

特首林鄭月娥連日來多次感謝中央政府支援香港建設方艙醫院、協助香港檢測和護理工作及確保香港物資充足,她表明就算全城「強檢」不會全城「禁足」,只是希望大幅減人流。

但具體如何做?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強檢」會否增加風險?政府如何判斷哪些確診者可以進入隔離措施?從「強檢」消息出爐至今,未有定案。

全體香港市民,包括數以十萬計的新冠患者,只能繼續耐心等待。





3月6日,星期天
同一屋苑的其他座輸入短信說染疫,在家隔離,可是買東西買藥卻要同住的先生執行,而先生昨天也出現了咽乾不適。安居抗疫的結果就是,不斷地通過家庭成員向社區大規模傳播。

到市場賣肉,豬肉師傅讓我站原些,其實我更怕他傳染人。人與人之間變得如此戒懼,社會恐慌可見一斑。

網絡有很多留言,摘錄如下:

小洞不補,大洞受苦。

已有立法會議員指出,特區政府沒有盡責,好好利用内地援助資源。大陸屠宰人員來了幾天,食環署還未安排他們在屠房工作;已有超過一星期沒有鮮豬肉牛肉賣。青衣方艙醫院建成,有3900多個床位,現時只有百多患者人入内;同時仍然有不少人感染後留在家中,沒有被收治。

“夏寶龍上周四(3日)主持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協調會,不點名指特區官員要「勇於擔當、勇挑重擔」,「以投身抗疫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就職誓言」”。

“林鄭月娥在回應有關政府抗疫的高層組織和領導查詢的新聞稿表示,當局採取的抗疫措施在執行上遠超特區政府的自身能力”

文匯報:青衣方艙5天 住人不足7%

——因為很多染疫病人都在居家抗疫。


3月5日週六

香港經濟日報:新增37,529宗確診個案再呈報多220名染疫者離世,其中一名無病史的32歲女死者已打齊3針疫苗
來港考察指導抗疫工作的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指出,難有發言權來說什麼時候推行全民檢測,及應該怎樣做。他說,全民檢測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檢測肯定比不檢測好。但涉實際及條件問題,例如大量動員、用什麼方法檢測、誰來採樣、如何組織被採樣者、如何管理陽性市民及密接,也需市民了解行動的重要性,必有周密的安排才能開展。現階段要綜合考慮有否能力及資源去做,相信特區政府正在研究。
3月4日【自由時報】綜合港媒報導,香港今天新增5萬2523例確診,其中僅有11例是境外移入,其餘都是本土病例。今天也新增136名患者死亡,年齡介於29歲至102歲,但其中131人為65歲以上長者;另有52例延遲通報的死亡個案,年齡介於56歲至104歲。

香港在春節前後爆發的第5波疫情,迄今累計有39萬449例確診病例,其中1341名患者死亡。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嘉榮表示,香港的第5波疫情目前仍在上升趨勢,尚未到頂,也沒有降溫趨勢。

由於香港醫療系統不堪重負,導致近來許多民眾無法做PCR檢測,只能選擇快篩。歐嘉榮指出,當前疫情數據僅能反映PCR檢測的確診結果,無法完全掌握真實確診數據。

登出:穿著全套防護衣的香港民眾的照片。

【自由時報】香港疫情瀕臨失控引爆物資搶購 香港屈臣氏祭民生、藥品限購令

【文匯報】私院拒收發燒者 迫病患逼爆公院

稱:社區或有數以十萬計的確診者未能入住公院接受治療,他們若想向私院求診又能否如願?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佯稱女兒發高燒致電香港8間私家醫院求醫,發現當中5間的入院門檻相當高,其中兩間私院表明任何發燒患者也不接受求診,其中一間醫院的職員更指出:「現時發燒症狀多屬感染新冠病毒,我們一律不收。」記者遂向職員理論,指許多疾病也有發燒表徵,院方豈能一刀切拒收?記者又提出:「如果做快速抗原測試呈陰性,是否收治?」職員仍決絕地表示:「不能!有發燒就去公營機構求醫。」

另外,兩間私家醫院則表示求診者必先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呈陰性才可到醫院求診,陽性則不會接受患者前往應診。另有一間醫院表明,若求診者居住的大廈有確診個案,或屬於強檢大廈居民,或與確診者有接觸史,均拒絕提供醫療服務。

或每日住院費特高。

【文匯報】【抗擊新冠肺炎】HKTVmall逾20%人缺勤 送貨由兩日變兩星期 員工染疫企業停擺 民生更苦

今天開始順豐速遞不再上門收件,而到門市部寄件。排隊長達百人以上。此前為病人寄出的視像問診後開的藥物,均被通知扣留在轉運中心,幾時才能才派送無時間表,可這都是治病的藥物。

一患者之10歲孫女染疫高熱,無法求醫,咽痛咳嗽。自服中成藥得以減輕。但家人無症狀,未做檢測,仍四處行走【購藥、購物、工作等】,這就是居家檢疫的基層模式。

關於強檢,有專家認為應該等到4月待疫情高峰期過去後再強檢。有商界領袖認為應該及時禁足9天。


3月3日

本港新增56827宗確診。再多144名患者不治,年齡42至102歲,當中124人沒有接種疫苗。

超市貨架空空如也。藥店、中藥居然也被人搶購一空。許多病人表示十分焦慮。有醫護人員哭訴,因醫療壓力爆煲,床位有限、人手不足,醫院已進入「放棄」部份病人階段,「逼我哋放棄老人家!」

報道:有護士指現時醫院的實況就是病人逼滿,「所有開得嘅地方都開哂擺病床,有啲病人甚至無病床,只可以瞓擔架,我哋要跑嚟跑去搵個位畀佢瞓地」。她形容部份入院的長者如同「等死」,醫院因醫療系統爆煲只能作出選擇,優先處理部份病人,意味某些病人會得不到最適當的照顧,「講就話重症嘅優先,其實仲要分年紀,後生啲嘅優先」。

【自由時報】登:太平間不夠用!香港疫情失控 冷凍貨櫃充當停屍間

有專家公開稱:沒有足夠的隔離地方,強檢意義不大。

——醫生被逼選擇性救治病人,對醫生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加殘忍


沉寂10多年的跨境火車開通,成為內地援港專列。



3月2日

再創新高!香港今增5萬5353例確診 官方:還會上升

由中央援建、可提供3,900個應急隔離床位的青衣方艙醫院,在一個星期的趕工建造後,昨日正式交付特區政府管理使用

文匯報文:兩會前瞻|抗疫施策內保穩定外拓合作


要吸取西方國家教訓

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最新發文指出,雖然中西方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有很大差別,放開疫情防控措施必然有前有後,「可以求同存異,相互借鑒,相信未來一定會殊途同歸」。

曾光坦言,「動態清零」是中國在特定的時期內的防疫對策,不會永遠不變。在對發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況下與病毒共存,是人類的長遠目標。西方國家率先邁出了與病毒共存的實踐探索步伐,風險很大,勇氣可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當以冷靜和虛心的態度去觀察、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和教訓,以為我用。「謀定而後動,更符合14億中國人民的利益。」曾光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發揚舉國體制防控優勢,習各家所長,探索靈活而可控式開放,將會是中國的特色。




3月1日晚上網上講課,無暇摘錄疫情報告。
2月28日本港新增34,466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單日再創新高。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個案上升趨勢預料仍會持續。大公報網:疫魔殺老弱 危重難入院——昨天死亡的83人染疫者,八成來自院舍

最高級別內地防疫專家梁萬年率團抵港:全港一心定戰勝疫情

文匯報:失救猝死 居家治療慘劇不斷 韓單日錄112死 新高



2月27日新聞:公眾殮房爆滿 遺體堆放急症室 明愛醫院露天帳幕變停屍間新聞:增26026確診多83死 包括曾打3針男子 公眾殮房異常緊絀本港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嚴峻,多名內地專家南下支援,特首林鄭月娥今聯同主要抗疫官員,與廣東省多位廣東省流行病學專家會面,林鄭月娥感謝專家組成員多個具建設性的意見,包括已逐步落實的「傳染病公眾平台」,予檢測呈陽性或初步陽性結果市民提供流行病學資料及同住家人資料,助港府盡快分流,至今已有逾萬名市民呈報資料。
雙方另同意目前必須加強分層治療,以減少重症及死亡個案,使醫療資源能有效地用於迫切個案;內地專家亦建議港府應更清楚解說死亡個案的臨床狀況,並大力推動長者疫苗接種。 ——香港正經歷著全社會的劇痛,希望能早日走出困境。



2月26日

星期六 上午上班路上人員稀少。今天視像看診疫病6位。症狀不重,但幾乎都是全家得病,而得病後他們也還四處走。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近日每日的確診數字在1.7萬至2萬例,數字仍位於高點。



2月25日本港疫情嚴峻,消息指,今日(25日)新增10010宗確診,為疫情以來首次突破萬宗。另錄得約21979宗呈報個案。 消息:今日確實宗數達1萬創新高 兩圍封大廈初陽逾一成文匯報:内地援港 | 緊急法抗疫生效 掃清引「內援」障礙文匯報:快測呈陽者湧急症 伊院廣華最逼爆聯合新聞網:香港268救護人員確診人手緊絀 有病患叫救護車等了26小時特首指示所有部門無分彼此全力抗疫
2月24日TVB新聞:香港疫情再創新高 單日新增確診8798例、50死。
今天起實施「疫苗通行證」措施,市民欲至餐廳用餐必須出示新冠疫苗接種證明,進入超市、百貨公司、餐廳及美容院等公共場所,雖不用主動出示,但執法人員將在現場隨機抽查。
政府交代病情:今日新增8,798宗確診個案醫院管理局指,過去24小時再多50人離世醫院管理局指,旗下職員感染新冠Omicron變異病毒7天後若抗原測試呈陰性,可返回工作崗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已與中醫界會面探討使用中醫藥治療新冠病人
港府今起允內地人士免註冊來港抗疫 徐德義:緊急情況須移除法律障礙文匯報:



2月23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 等交代:23日新增8,674宗確診個案,其中3宗為輸入個案,其餘為本地個案,另有7,990宗呈報個案,再涉及多間院舍。 疫情至今有超過300間院舍出現確診個案,截至昨日現時至少有300名員工以及930名院友染疫;累計有153名新冠病人離世當中,有90名為院舍院友,多為長者 特首宣佈下個月全民強檢
診所只安排線上視像問診。

2月22日父親過世,入土為安,卻不能回鄉送過最後一程。人生至憾莫過於此,一切皆有疫情未能控制有關。今天新增6千多,短短2個月,染疫病人有去年年底的1萬多增到目前的6萬多。因染疫而死亡的已有數百人。鐘南山院士推算香港染疫病人留在家中有6萬多人。鐘南山用廣州話拍片寄語香港四點。1.已確診者不宜居家,要另行隔離。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將患者和健康人分開,已確診者不宜居家,要另行隔離,目前在香港有些困難。
2.加強打疫苗我們不會容忍自然感染導致大量的長者死亡,所以我們的政策仍然是爭取動態清零。鍾南山

3.促請港府儲備治療藥物,如美國的Paxlovid、中國內地BRII 196-198抗體、某些經循證醫學證實有效的中成藥,因這對於減輕症狀、縮短療程、減少重症的發生率是有效的。

我已和有關的企業及廠家聯繫過,希望他們對香港給予更大的支持,得到企業積極肯定的回應,表示一定最大力度配合支持香港的抗疫需求。鍾南山


鐘南山講話摘要:
以下是全片內容原文︰

各位香港市民同胞們,我是鍾南山。18年前我曾多次到香港和你們的特區政府醫學專家袁國勇、許樹昌等共同抗擊SARS疫情,共同討論搶救重症病人,在三個月的時間裏,取得了抗擊SARS的偉大勝利。18年後,新冠肺炎COVID-19再一次來襲,遍及全球。自2020年初以來,香港特區政府領導的抗疫行動及措施非常有效,在患病率和死亡上一直處於全球的地位,有效地補償了香港社會的穩定。但在1月5日香港發生新病毒株Omicron疫情以來,由於變種病毒的傳播迅速,至今粗略的計算,已有接近6萬人患病,至少75人死亡,對經濟及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與其他病毒株比較,Omicron患病症狀較輕,主要在鼻咽及大氣道,肺炎的發生率相對較少,死亡率較低,接近於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所以市民無須過於擔憂。

但是它的危害性遠遠大於流感。一是傳染性強,流感是1個傳1-2個,Omicron是1個傳6-7個,所以它的傳播性大大高於流感。二是儘管病死率低,但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2月初發表的統計,60-69歲2.65%,70-79歲9.87%,80歲以上21.0%,現在香港的粗死亡率為0.15%,若60歲以上群組大批感染,死亡率會大大增加。

我個人的看法是,不管你有什麼不同的政治觀念,但在人與病毒的鬥爭中,最高的人權就是人的生命,是健康的生命。與西方一些國家不同,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區對待COVID-19的指導思想是「生命至上,健康至上」,我們不會容忍自然感染導致大量的長者死亡,所以我們的政策仍然是爭取動態清零。

我們的做法應該是:

一、預防傳播是關鍵。首先,做好個人的防護,減少社會接觸,自己不受感染;其次,假如你是密切接觸者,要定時增加快速檢查(即抗原檢查),如果發現陽性,立即和醫療部門聯繫;第三,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將患者和健康人分開,已確診者不宜居家,要另行隔離,目前在香港有些困難,但據我了解,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正加速在竹篙灣、啟德碼頭等地建立方艙醫院,如果必要甚至體育館、會展中心都需要考慮,能夠切斷這個環節,對香港盡快地控制疫情極為關鍵;第四,重症病人及時住院,當然最好的辦法是集中在某個醫院,便於管理及救治。

二、加強疫苗注射。英國衛生安全局曾估算過,接種兩劑疫苗的病死率在各年齡段都會減少一半以上,若打第三針,死亡率更進一步降低。在疫苗的接種上,香港的長者必須接受第三針疫苗接種,可以明顯降低病死率。

三、治療藥物儲備,如美國的Paxlovid、中國內地BRII 196-198抗體、某些經循證醫學證實有效的中成藥,對於減輕症狀、縮短療程、減少重症的發生率是有效的。我已和有關的企業及廠家聯繫過,希望他們對香港給予更大的支持,得到企業積極肯定的回應,表示一定最大力度配合支持香港的抗疫需求。

在當前的嚴峻形勢下,我們要加強團結協作,政府各部門、商界、公立醫院和私家醫院以及廣大市民都要在抗擊新冠面前團結協作,我完全相信,有中央政府、內地的支援,包括核酸檢測、抗原快速測定試劑、協作建立方艙醫院、醫務人員支持等,最主要的是特區政府的努力,我們這次一定會共克時艱,取得第五波抗疫的勝利!

但鍾院士提及的許某人卻在不久前對著電視說:蓮花清瘟膠囊沒有循證依據有效。

林鄭預告縮打第三針時間

文匯報:確診家庭滯社區 靠飲薑檸水自救


文匯報:與隔離者同行 見證生離死別


2月21日香港新增確診7553創新高,11個月女嬰成最年輕死亡個案。初步陽性的有6千多。相信真正的數據覺得不是如此,因為有三位染疫的病人來電咨詢,他們都無法打通所有醫院的電話及政府部門,無法匯報自己染疫。政府推“疫苗通行證”、

2月20日下雨,現在溫度7度,似香港最冷的一天。衞生署及醫管局今日下午舉行疫情記者會。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某人公布,截至今日零時,本港新增6067宗確診,其中6065宗為本地個案。
內地援港檢測車警員開始保護,因有人試圖襲擊。抗疫中成藥蓮花清瘟膠囊已經衛生署註冊,但醫管局專家認為該藥無實證依據認為可以改善症狀。醫管局認為香港醫生足夠不需內地醫生幫手。
今天敬愛的父親不願再等香港通關,在家鄉離世,無法回去送上最後一程。人生之遺憾,莫過於此。
北京冬奧閉幕。

2月19日天氣異常寒冷,下雨潮濕。動員部分病情穩定的病人採取視像覆診。有病人來電家中父母染疫只能在家自治,有一腎病患者短信告知染疫,發熱。給予視像給藥,快遞送藥。新聞報道:香港第五波疫情高燒不退,確診個案連日高增長。消息指,本港今日新增約7000宗確診,再創疫情新高,另有約7000宗初步陽性。 連日來大批確診者要在多家公立醫院的室外臨時帳篷等候入院。醫管局昨日表示,會陸續騰空醫院室內地方,包括員工後勤房間、門診等候區及走廊等,以轉為病人等候區,爭取將所有戶外等候的病人移入室內。
政府新聞網信息顯示:內地全方位援港,除了醫療,還包括水路運輸蔬菜等食品到港。
政府新聞公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昨日聯同醫院管理局與中醫藥界會面,商討中醫藥界參與防疫抗疫治療工作事宜。從發表的公報看,沒有任何實質的新內容。  第二批內地援港抗疫醫療防疫工作隊共114人赴港。將全力配合特區政府開展重症研究、治療和核酸檢測等方面工作。工作隊中包括了過去工作過16年的廣東省中醫院同事。

2月18日
香港疫情持續惡化,有不少病人電話通知成為疫病的密切接觸者,有病人家人染疫且只能在家抗疫,表明疫情社區化,且已經屬於事實上的共存。
內地援港流行病學專家組抵港,特首到深圳灣迎接,說考慮全民檢測。譚惠珠說:港需配合才能奏效,不能用“共存”思維抗疫。香港流行病學專家組成員有陳肇始等。美媒罕見肯定中國防疫,《華爾街:勿忽視其成就——死亡人數經濟干擾最小化,每個國家渴望達到的結果》文匯報四篇新聞稿談到香港醫院現狀,令人心酸,東方之珠,如此暗淡無光標題一.戰疫捱餓難回家 醫護身累心更倦標題二.香港疫情 | 患者瑟縮帳篷 冒冷雨等入院標題三.兒科醫生:迫到急救車都推唔入標題四.救護人手不足 一更踩17小時
香港第五波疫情肆虐,公立醫療系統瀕臨崩潰,除醫院隔離病床飽和,無法收治確診及初確病人外,公院每日也有大批醫護人員染疫,令醫院前線「打仗」的員工人數減少,工作壓力大增。香港文匯報連日來追訪多名堅守崗位的公院醫護,聽取他們訴說與病毒奮戰的心路歷程。不少醫護形容,病房情況惡劣,目睹病人的治療條件欠佳,他們坦言:「好心痛,但愛莫能助。」其中,屯門醫院任職病人服務助理的劉小姐透露,目前人手嚴重不足,每日與病毒苦戰,心理壓力巨大,「不敢到飯堂用膳,放工後才醫肚,回家後立即洗澡半小時,怕沾染病毒並帶回家中。 」

18:25新聞題目:香港新增3629例新冠確診病例,再有10名確診病人離世


2月17日
香港疫情進一步惡化,有患者入院無病床,在空地臨時搭建集中觀察床位,相片顯示如果某鄰大國難民營。而文匯報要聞則報告:公院隔離病床爆滿 確診學生無法入院。學校爆疫困獸鬥,20宿生相繼發病。

RTHK新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透過新聞稿作出回應,表示會繼續帶領特區政府用好中央支持,傾盡全力抗擊疫情。但當前情況已大大超出了特區政府的應對能力,她已向中央提交報告,並提出具體訴求。

聯合新聞網:醫療崩潰 再增119醫護染疫 急症護士個個做到啞了




2月16日
香港疫情繼續嚴重,新增9人死亡,其中一名為3歲小童。
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香港疫情表示關注和關心。指示:控疫壓倒一切,中央全力援港。

強調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中央各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全力支持和幫助香港特區政府做好防疫抗疫工作。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則回應說,特區政府定當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傾盡全力抗疫,作為本港當前頭等要務。

疫情消息|何栢良估計1萬多名確診者滯留社區

2月15日

文匯報報道:逾萬患者滯社區。

——評價:社區已經與病毒共存。

2月14日

新聞摘錄:港增2071宗確診,除19宗輸入個案外,其餘全部為本地感染。初步確診約4500宗。

兩名七旬長者不治,送殮房後初步確診,生前未有送院。

醫管局估計有數千人等候入院,再次呼籲患者耐心等候安排,若情況轉差,如持續高燒、咀唇發紫、 心跳加速、精神迷糊,應馬上召喚救護車。另已增設熱線支援等候入院的初步確診者。

東方日報報道:一患者為裝修工,染疫在家滯留,傳染給其妻,其妻就診多間醫院,被踢來踢去,慘變播毒人球yahoo新聞:公院急症室暫緩收病人 7救護車未能落客呆等3粒鐘

文匯報:隔離病床已用盡 老幼重症先入院
——東方之珠,變得如此黯淡無光,令人無限心疼


2月13日,週日截至昨晚增加至少3,000宗初步確診個案,比昨日下午衞生署公布時多一倍。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疫情記者會稱,今日新增1347宗確診,1345宗為本地個案,形容數字每2至3日翻倍,最近比較多個案在沙田、深水埗及屯門。醫管局指,4名染疫者情況危殆,包括一名3歲初確診女童。 防護中心指不可將新冠疫情等同流感 不排除封城可能性 

2月12日,星期六

新聞摘錄:

新增1514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1509宗屬本地感染,多三人染疫後死亡,包括一名4歲男童。

衞生防護中心過去一日發出1091張家居檢疫令,累計近3500人正進行或已完成家居檢疫,涉及逾1500個住戶。

——有一位患者說:接受新冠檢測之後1周才收到通知。
——有一患者說,當天收到強檢通知,而患疫者,已經4天前就被發現了。也就是說:作為需要及時檢疫的人士,拖延4天才獲得檢疫。這樣的強檢沒有意義了。

香港派員到深圳與內地商討援港安排。


2月11日

增1325宗新冠病毒確診,1323宗屬本地感染個案,再多兩名新冠患者離世。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居高不下,公立醫療系統已超負荷運轉,部分有輕中度病徵的確診者遲遲未獲安排入院治療,須留家等候入院通知。香港文匯報根據確診數字、住院、出院和死亡人數計算,推算全港目前有多達2,888名確診者仍未送院,在家苦等,成為家居及社區爆疫的「計時炸彈」。有確診者表示等候期間不敢外出,甚至不敢沖涼,擔心會散播病毒到樓上樓下。有住深水埗天台屋的確診者表示,一家大小都受感染,8個月幼子更一度高燒至38.9度,初確至今等足兩日仍未獲安排入院。

——有確診病人尚不能入院,強檢已失意義


文匯報:高燒染疫嬰苦等兩日無入院




2月10日

綜合新聞:自從被稱為「魔王變種」的新冠病毒新變異株Omicron於2021年11月底被發現後,在短短2個多月內新冠肺炎的全球確診數就已經超過1.3億例,累計確診破4億例,Omicron出現後的死亡病例也超過50萬例。對此,世界衛生組織深感憂慮並直言,儘管許多人認為這款變種重病率不高,「但它仍然非常危險」。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

  新增個案包括一宗輸入個案及985宗本地感染個案。中心正積極調查個案的感染源頭,以確認是否與早前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因應涉及變異病毒株個案的檢測及檢疫安排,與相關個案於同一大廈居住或於相關個案居住大廈內工作的人士,須按衞生署的公布於指明日期進行強制檢測,並須自行監察直至21日屆滿。


  中心強烈提醒市民必須嚴格遵守強制檢測要求,按時完成須多次進行的強制檢測。


  ​中心發言人強烈呼籲市民繼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參加人多擠迫或不必要的活動或聚會(特別是跨家庭活動或聚會、宗教活動或聚會等),以減低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機會,並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

——完全正確,但是很空洞的防疫措施。

——英國有人研究:口罩套上絲襪,使得口罩戴上去比較密實,防疫功能大增。


文匯報網:確診者留家等送院 累家人染病

文匯報:606人居家隔離 住址遍布全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本港昨日新增逾千名新冠肺炎確診者,隔離病床及醫療系統不敷應用,特區政府加快安排於竹篙灣一期隔離檢疫的密切接觸者返家隔離,截至昨日凌晨已有606名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根據衞生防護中心公布,返家隔離「居安抗疫」的密切接觸者及次密切接觸者的住址,相關大廈遍及全港各區,其中以沙田最多,涉及39幢大廈,其次是元朗(38幢)、屯門(34幢)及觀塘(29幢)等(見表)。

文匯報:採樣站提早截龍 檢測多區超負荷


2月9日

文匯報:港府收緊限聚抗疫 禁逾兩戶聚會


今日新增1161宗確診個案,約800宗初陽,源頭不明個案已累計達1400宗。今增2名病人死亡,有2人危殆及3人嚴重。另外,醫管局有30名員工包括1名醫生及10護士染疫,10多名員工因緊密接觸要接受隔離。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表示,這兩天確診病人急促倍增,好多市民因初陽到急症室求診,令各區急症室嚴重超出負荷,並影響其他緊急救治服務,呼籲輕微病徵人士不要去急症室,改到私營醫療服務求診。
——醫護染疫,表明疫情傳染力太強
——急症超負荷,表明病人太多

新聞:第五波疫情爆發,確診數字節節上升。有媽媽在社交群組表示家中外傭確診,卻被急症室「退回」,結果全家同告中招。香港外傭僱主關注組亦收到同類個案,有僱主攜外傭遵循衛生署指引乘的士到急症室後,被拒送院及勸喻回家,僱主致電衛生署熱線查問有何支援時,衛生署職卻表示沒有進一步指引,也沒有另一條熱線可以幫助僱主,僱主最後氣憤難平。

——確診病人無法隔離,只能回家,這是歐美國家“共存”的實際內涵,是疫情早期無法控制的源頭。


2月8日

文匯報:確診倍增破六百 隔離設施瀕爆煲

居安抗疫啟動


今天新增625宗新冠病毒確診。

衛生防護中心宣布,由今日起啟動「居安抗疫」安排,密切接觸者及其家居接觸者(即「次密接觸者」)家居檢疫。檢疫者如有身體不適或檢測陽性,應即時聯絡衛生防護中心安排送院檢查及治療

家居檢疫日數:

.陽性個案的密切接觸者14日,次密接觸者4日

.次密接觸者在4日檢疫期屆滿後,其密切接觸者亦要檢測陰性,才可結束檢疫;若其密切接觸者檢測陽性,次密接觸就會變成個案的密切接觸者,要檢疫14日

評估密切接觸者或次密接觸者是否適合家居檢疫的四大原則

家居檢疫物資:

資訊包:內有家居檢疫指引、快速測試包、溫度計、其他相關資訊等,由醫療輔助隊上門送遞,檢疫者如有疑問可致電24小時熱線查詢

電子手帶:由政府資訊科技辦公室人員上門為家居檢疫者戴上電子手帶,確保檢疫者不會外出

其他生活所需:食物要自行安排(例如叫外賣)或請親友協助,衛生防護中心就送遞物品安排有以下提醒:

1. 送遞物品前提早通知在檢疫單位內的人

2. 送達物品放在單位門外並離開後,再通知室內的人收取,不應有面對面接觸或錢銀交收

3. 盡量減少開門時間,開門時要戴好貼面的口罩,盡量減低傳播風險

檢疫者家居垃圾處理:

.可當一般家居垃圾包好棄置,毋須列為醫療廢物

.家居檢疫者可短暫離開家門,例如到垃圾房棄置垃圾,但有以下要求:

1. 確保當日新冠病毒快速測試結果為陰性

2. 要盡量縮短外出時間及避免接觸到其他人

3. 外出時要戴好口罩

4. 離家時要關好大門以減低潛在傳播風險,並記得帶鎖匙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承認,相對在檢疫設施檢疫,家居檢疫風險稍高,但為預留設施予染疫者隔離,「在非常時期也沒辦法」,呼籲市民配合,在家居檢疫期間勿外出。當局會將有家居檢疫者的大廈名單放在政府資訊網,以便物業管理公司多加留意消毒等安排。


行政長官:申請注資260億予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另:堅持“動態清零”措施不變。命令:不可2人以上堂食,不准跨家庭聚會。


2月7日

明報新聞:新冠疫情|上午10點消息:港增逾600陽性個案、約300宗初步陽性

yahoo新聞:多個檢測站現人龍 有人帶櫈及乾糧排隊批當局安排差

yahoo信息:專家批追蹤密切接觸者工作滯後 料單日確診將達千宗

大公報:「與疫共存」惡果 韓逾百萬人染疫

文匯報:院舍疫情爆發 百人撤離檢疫

文匯報:【投訴有門】檢測結果遲通知 等到過期又測過

2022-02-07 04:38:56香港

醫護指強檢太慢發布 照返工恐增工作場所爆疫風險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下,昨日新增62個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多區社區檢測中心及流動檢測站大排長龍,今日全港所有檢測中心預約均已滿額,其中元朗市東社區會堂,要等到下周日才有名額。全港檢測需求大增,特區政府及檢測承辦商頻頻「甩轆」,香港文匯報接獲不少市民反映,好不容易排隊完成病毒檢測,卻遲遲未收到檢測結果通知,由於檢測設有有效期,逾時收到又要再次檢測。也有醫務人員向香港文匯報投訴指,政府強檢通知發布太慢,由得知初確至正式通知居民強檢已逾兩日,其間醫護照常返工,變相增加醫院爆疫風險。特區政府衞生署承認,目前檢測能力不足,正積極改善。◆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2月6日

增342陽性全屬本地感染,300多沒有源頭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今日(6日)零時,本港新增342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個案,全部屬本地感染,當中約100宗屬相關個案。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連同昨日(5日)的個案,目前共有320宗個案的感染源頭仍在調查。另,今日有超過300宗初步陽性。

林文建、張竹君等在答記者問時提及:

精準抗疫:體現:早期檢測,早期發現。——空話:因為沒能做到

實施家居檢疫:是為了保證醫療系統不會崩潰,減慢擴散速度,為多些人打疫苗爭取時間。——表明:清零防疫已經無能為力。也表明香港防疫口頭上仍說“清零措施”,而實際上已經進入“共存狀態”。

政府新聞網發佈新聞: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呼籲:社區檢測呈陽性者應在家等候指示

——這與歐美國家早期所作所為如出一轍:即使發現了疫情,也無法即使處理。是共存政策的實際體現。

陳肇始:考慮收緊限聚令人數及關閉更多處所

梁萬年:堅持「動態清零」並非追求零感染 關鍵在於快發現快處置

時間:2022-02-06 10:53:28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




2月5日

今增350宗確診 勢創爆疫兩年新高

本港第五波疫情迅速蔓延。消息指,本港2022年2月5日增350宗確診個案,遠超今年1月27日,創出單日164宗確診的紀錄,勢成為自2020年新冠疫情在本港爆發以來,最多患者確診的一天。


1月25日

確診十小時未送院 埋下播疫隱患

香港文匯報 要聞2022-01-25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葵涌邨逸葵樓淪為「疫廈」,大批住客染疫,但多名被禁足圍封的居民投訴送院送檢安排混亂,有住戶家人檢測呈陽性,苦等逾十小時也未安排送院治理,其間與未染疫家人同食同住,恐造成家居感染。也有一些染疫居民的家屬未及時送往檢疫,其間如常落樓輪候接受病毒檢測,有居民質疑該大廈疫情爆未停,是因為居民輪候檢測期間受到感染。有專家建議,衞生署向禁足居民發防疫指引,包括一旦有家庭成員初確,其他成員必須戴口罩及加強清潔,並豁免其家人到流動採樣站檢測,防止與居民交叉感染。

  見陽者排隊檢測恐致交叉感染

  逸葵樓住戶馮先生,一家四口除了他檢測呈陰性外,其妻子及子女日前不幸呈陽性,要送往醫院隔離治療,惟有關部門相隔十多個小時,至翌日下午才將其妻兒送院,而他卻等至翌日深夜才獲安排到竹篙灣檢疫中心隔離。他表示,等候期間多次致電政府部門查詢不果,「覺得好無助,而且我們一家圍封首天,檢測結果全是陰性,點解之後太太仔女中招?我覺得是我們每日到樓下檢測,大批住戶在大堂外等候,造成傳播風險,我家人都係咁染疫。」

  早前同樣有逸葵樓居民聲稱,其七旬老父日前檢測呈陽性,苦等逾半日仍未送院,他及另名兩名家人也未獲安排到檢疫中心,其間家人如常落樓進行檢測,「若我或家人落樓時已受感染,會傳播病毒給其他鄰居,這是防疫漏洞。」

  對於不少居民擠在大堂及在流動採樣站附近輪候檢測,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被問及會否造成交叉感染風險時,她表示部門會盡量減低有關風險,並呼籲居民保持個人衞生及社交距離。

  專家:初確者家人應免樓下檢測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則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若有住戶檢測呈陽性,當然愈早送院愈好,但明白確診人士眾多故安排需時,認為政府必須向居民發出指引,例如有家庭成員驗出陽性時,其他家人必須佩戴口罩,如廁後應用肥皂水倒入馬桶內,並冚蓋才沖廁,減低家居環境被病毒污染機會。

  至於初確者的同住家人,因可能亦受感染,應立即豁免他們到樓下檢測,以免出現交叉感染風險。



1月6日:BBC

近日,數名國泰航空員工引發本地感染群組,導致香港疫情升溫,政府再次推出嚴厲的管控措施。

周三(1月5日),香港新增38宗新冠病毒病例,34宗屬外地輸入,3宗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聯,一宗為本地個案。周四,香港新增33宗新冠病毒確診,28宗為輸入,涉及機組人員和菲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