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的中醫藥治療
“香港腳”的中醫藥治療
“香港腳”的中醫藥治療
足部皮膚真菌性感染,中醫學稱之為“腳濕氣”,西醫學稱之為“足癬”,俗稱“香港腳”“腳氣”。香港地區天氣潮濕炎熱,“腳濕氣”的發病率較高,常反復發作。
腳濕氣常見的證型
“腳濕氣”可分為水皰型、糜爛型和鱗屑角化型3種。
●水皰型
常位於足趾及足邊緣,有小水泡,伴瘙癢,水皰可向周圍擴散,有時融合成大水泡,乾燥吸收後出現脫屑,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夏季多見。
●趾間糜爛型
趾間糜爛,浸漬發白,除去浸漬發白的上皮可見其下紅色糜爛的基底,可有少許滲液。患者瘙癢明顯,局部容易繼發細菌感染而發生惡臭。夏季多發,多見於足部多汗、經常浸水或長期穿不透氣鞋子的人。
●鱗屑角化型
皮損多累及掌跖,呈瀰漫性皮膚粗糙、增厚、脫屑、乾燥,自覺症狀輕微,冬季易發生皸裂、出血、疼痛。
“腳濕氣”的病因是什麼?
“腳濕氣”是由真菌感染足部皮膚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皮膚病。天氣潮濕炎熱、手足多汗、穿不透氣的鞋子或免疫功能受損等,都是重要的易感因素。其實我們在買鞋時試穿,混穿鞋襪,裸足在公共浴室、游泳池或健身房,與“腳濕氣”患者共用拖鞋、毛巾等,就有機會受到感染。
“腳濕氣”有哪些危害?
“腳濕氣”的根本原因在於真菌感染,所以它還可能會傳染給自己身體其他部位。如甲癬(俗稱灰指甲)、手癬(鵝掌風)、 體癬(圓癬)、股癬(陰癬)等。
如果真菌侵犯手指(腳趾)甲而引起指甲或足趾甲真菌病,即為“灰甲”,表現為甲板變色、變形,失去光澤,表面有溝紋或凹陷。
“腳濕氣”是小病,但如果治療不及時,蔓延擴大,有時會釀成大禍。它不僅產生外觀問題,導致瘙癢、感染,局部疼痛等症狀,還可引起起丹毒、蜂窩織炎、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等併發症,在人體的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這些真菌可能大量繁殖,造成嚴重的全身感染,危及生命。
“腳濕氣”的中醫藥治療
一般輕微感染,通常用中藥浸泡為主,如果較為嚴重,則配合內服中藥。中醫認為“腳濕氣”是由濕熱蟲毒侵染而成,或久居濕地,水中工作,感染濕毒所致。証屬濕熱多見,但有的則屬於血虛風燥證。
外治法
外治法是治療“腳濕氣”常見的方法,通常選用清熱化濕,祛風殺蟲的中藥泡腳,如:蛇床子20克、白鮮皮30克、防風20克、荊芥15克、枯礬20克、苦參20克,煎水1000~1500 mL,濕敷或浸泡患足 20~30 min,每日1~2 次。
內治法
①濕熱下注證
證見皮疹呈足趾間浸漬、發白、基底紅色糜爛面、水皰、滲液。皮疹滲液多、浸漬發白明顯或水皰密集為濕重於熱;皮疹滲液多且水黏如脂、基底糜爛面潮紅、灼熱、甚者足部紅腫、化膿有臭味、疼痛伴發丹毒為熱重於濕;水皰較多、滲液黏或不黏、糜爛面淡紅為濕熱並重。可有不同程度瘙癢或不癢。治宜利濕清熱解毒。如濕重於熱者用萆薢滲濕湯加減;熱重於濕加大黃、野菊花;如濕熱並重者則可用龍膽瀉肝湯。
②血虛風燥證
證見皮疹呈足趾、足底皮膚乾燥、脫屑;或足蹠、足跟、足底粗糙、肥厚;或足跟、足底皸裂、出血、疼痛。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或不癢等。治宜養血潤燥,祛風解毒。可用荊防四物湯加減治療。
“腳濕氣”的日常調理
①避免感染
由於“腳濕氣”是直接感染真菌所引致,與身體抵抗力低有密切相關。因此,平時需常洗雙足和鞋襪,保持足部乾燥與清潔衛生。不經常穿過緊、不透氣的鞋或靴。 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拖鞋、指甲鉗等。避免在容易接觸到真菌的地方如游泳池、更衣室、浴室赤腳走路等,以免感染。
②保持鞋子乾爽衛生
真菌多喜在潮濕、陰暗、溫暖的環境,潮濕的鞋子對於真菌的繁殖是完美的環境。因此,已有足癬的患者,要保持鞋子的乾爽,通常建議避免天天穿同一對鞋子,穿過一天的鞋子最好放置一天,保持乾爽,有機會則將鞋子曬太陽,或用紫外線消毒。
③保持腳趾甲衛生
有條件時,可以赤腳,赤腳使得腳變得乾燥,或讓腳曬太陽,真菌在陽光下很快死亡。或可以試一試紫外線的美甲燈照射腳趾,每次半小時,每週3~4次。
④合理飲食,提高體質
腳趾甲真菌通常影響抵抗力低的老年人、小孩子。因此,要根治真菌感染,要注意整體調養,包括改善作息情況,早睡,勿過疲勞。合理飲食方面,避免吃糖,少吃澱粉,需要吃營養密度高的抗炎飲食,健康的脂肪、蛋白質還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吃這些食物會大大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食療湯方推薦
食療湯方並不能直接殺滅真菌,但通過食療湯方配合調養,可令身體抵抗力增強,達到扶正祛邪目的。對於脾虛濕重者,可食用如下湯水,以健脾化濕,改善身體狀態。具體使用時應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1.健脾化濕方
材料:
粉葛30克、土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扁豆30克、熟薏米30克、淮山30克、陳皮5克。
做法:
將上述藥材放進煲內,加6~8碗水,煮開後,轉小火,保持沸騰1小時左右。
2.薏米豆腐鯽魚湯
材料:
鯽魚一條(半斤左右),薏米30克,豆腐1塊,蔥、薑及鹽適量。
做法:
鯽魚去鱗去腮去內臟,洗淨,鯽魚置於鍋上煎熟透且微焦而香,然後加水、煎煮至乳白色液體。另預先浸泡薏米0.5小時之後,將薏米放入另鍋內,大火燒開,轉為小火煮30分鐘。然後將煮好的魚湯倒入煮好的薏米中,再加入豆腐及薑,繼續再煮10分鐘,撒上蔥花,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3.山藥薏米芡實瘦肉湯
材料:
山藥、薏米、芡實、白扁豆各20克,瘦肉、生薑及鹽適量。
做法:
①山藥、薏米、芡實、白扁豆洗淨,浸泡半小時以上,備用;
②瘦肉洗淨切塊,冷水下鍋汆水,備用;
③生薑洗淨、切片,備用;
④把準備好的食材一起放入砂鍋裏,加入適量的清水煲煮,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30分鐘左右,加入鹽調味即可。
如果經過上述處理一段時間,仍無改善的話,則應及時系統看診檢查治療。以上資料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如有進一步諮詢或就診,可致電:3543 5063。
循證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