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並發心臟病中醫治療

中醫藥如何防治慢性腎病併發心血管疾病?

心臟疾病容易導致腎臟病,同樣腎病也會影響心臟。慢性腎病可出現很多併發症或合併症,如感染、營養不良、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及心腦血管併發症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心血管併發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腎病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約百分之四十六的慢性腎病患者死於併發的心血管疾病。

腎病併發心臟病,在中醫古代文獻並無此病症的概念。據其臨床表現為心痛、心悸、胸悶、心慌、乏力等證候,可歸屬中醫「胸痺」、「心痛」、「驚悸」、「怔忡」等範疇。瘀血及痰瘀互結是其基本病機。《靈樞•百病始生》謂:「凝血蘊裹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認為瘀血可導致津液積聚;《傷寒雜病論》謂「血不利而為水」,闡明瞭血與津液代謝在病理上相互影響;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諸痰候》云:「諸痰者,此有血脈壅塞,飲水結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明確提出了因瘀致痰的病理過程。明代虞搏《醫學正傳》云:「津液粘稠,為痰為飲,積久滲入脈中,血為之濁」;秦景明《證因脈治》云:「胸痺之因……痰凝血滯」;《古今醫鑒》云:「心痺痛者,必有頑痰死血」;楊士瀛《仁齋直指方》云:「真心痛,也可由氣血痰水所犯而起」;曹仁伯《繼志堂醫案》云:「胸痛徹背,是名胸痺,此痛不唯痰法,且有瘀血交阻膈間」。這些論述說明痰瘀交阻胸中是胸痺心痛發作的重要因素。

中醫藥防治腎病併發心血管疾病常用的措施:

1.辨證治療

由於痰瘀互結,尤其是瘀血為心臟病的主要病機,有的可有典型的血瘀症表現,也有的患者只是處於一種隱性血瘀或微觀血瘀證。故活血化瘀法貫穿始終,即全程活血,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常見的類型有氣虛血瘀、陽虛血瘀、氣滯血瘀、寒凝血瘀、痰濁瘀阻及氣陰虧虛及瘀血內阻等。

對於瘀血可選用桃紅四物湯加減為基本方進行加減,對於痰阻,可以二陳湯等加減治療。如屬虛血瘀者,則配合益氣活血法,對於痰瘀互結者,可用當歸、川芎、三七、丹參、茯苓、法半夏、陳皮等。

2.辨病治療

研究證明丹參具有丹參酮和丹參素、丹酚酸等多種藥理成分。丹參酮可抗內皮細胞缺血再灌注損傷、抗心肌缺血以及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改善脂質代謝;丹參素可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促進纖維蛋白降解、抑制膽固醇合成等;丹酚酸可降低心室纖顫發生率,減輕心肌細胞超微結構的破壞程度。臨床上,可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丹參,這就是中醫的辨病治療。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三七、紅景天、當歸等也有類似作用,臨床上即使沒有典型的血瘀表現,也可以在辯證的基礎上選用。

3.針對與穴位按壓與拔罐

中醫認為人體經絡與內聯臟腑,外絡肢節。針刺人體特定穴位,可激發經氣,調節人體功能,有溫散寒邪、溫通經絡的作用。「心病者,胸中悶,取其經,少陰少陽」,可取心俞、巨闕、厥陰俞、膻中、內關等穴位;血瘀者可加膈俞、血海;氣虛者配氣海、足三里。而穴位按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的循經穴位,如前胸部的膻中穴,背部的心俞穴,可疏通氣血,強心止痛。重按內關穴對緩解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意義。拔罐可疏通經絡、祛瘀活血、扶正祛邪,臨床療效較好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膻中等。

4.飲食、運動與情志調節

中醫強調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運動可以調理人體陰陽氣機,陽足則氣血流暢、陰陽平衡、臟腑經絡和調。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對增強心肺功能,改善睡眠,增加胃腸蠕動及使全身肌肉放鬆,骨關節韌帶彈性改善等均有較好的作用,對於心血管病患者一般都適合。

夏季營養湯水

冬菇黑木耳竹紅蘿蔔湯

材料:冬菇8朵、黑木耳2朵、竹笙8條、紅蘿蔔1條、椰菜2兩、瘦肉5兩、生薑4片、鹽適量。

製法:冬菇、黑木耳、竹笙用清水浸洗乾淨、椰菜洗淨切塊、紅蘿蔔去皮切片、瘦肉切片;將全部材料放入煲內,加入生薑4片、適量開水煮約1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連湯料食用。

應用:此湯味道鮮美,老少皆宜,適合肥胖、高血壓及心血管病患者飲用。

絲瓜魚頭豆腐湯

材料:鰱魚頭1個、絲瓜300克、豆腐100克。

調味:生粉5克、蔥1條、鹽3克。

製法:將絲瓜洗淨、刨皮,切成厚片;豆腐洗淨切塊、魚頭洗淨切成2半、加鹽、芡粉拌勻調味;燒熱鍋下油煎香薑片、魚頭後取出備用。鍋內加熱開水4碗、煮沸後下豆腐、魚頭煮一會,最後放入絲瓜、煮至魚頭熟透,調味即可飲用。

應用:一般人士均可食用。

甘筍粟米黑木耳瘦肉湯

材料:紅蘿蔔2條、粟米2條、瘦肉6兩、蜜棗6粒、陳皮5克。

製法:紅蘿蔔洗淨去皮切厚塊、粟米洗淨切段、瘦肉洗淨汆水、陳皮浸洗乾淨去囊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適量開水煮滾後轉慢火、煲至所有材料軟身及湯變濃、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應用:一般人士均可食用。


以上資料摘自作者徐大基教授編寫的《腎病治療與中醫調養》一書,該書已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此處有刪節,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詳情請咨詢註冊中醫師。如有疑問或進一步咨詢,可聯繫循證中醫診所,電話:3543 5063。

診所設有Facebook網頁,不定期上載中醫藥健康資訊,如方便也可登錄閱讀 :DrXuDaji